亳州市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
日前,亳州市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原文如下:
按照安徽省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市城市管理局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建議,敬請各位市民認真研究,結合實際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于6月25日前將反饋意見和建議發送至亳州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環衛科。
聯系電話:5991678
郵箱:
傳真:5997897
附:《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
2022年5月26日
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方案
(送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推進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26號)《安徽省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皖政辦秘〔2021〕85號)《亳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黨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以社區群眾為載體,以法治為保障,以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負責、各方協同、全民參與、銜接有效為機制,不斷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及運行體系,切實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努力創造我市生態優良、綠色健康的人居生活環境。
(二)總體目標
2022年底前,譙城區主城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70%以上;各縣區至少選擇1個小城鎮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工作,優先從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內的小城鎮及地方鄉鎮積極性高的小城鎮開展試點示范。2023年,市中心城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基本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法規制度體系,因地制宜建成具有亳州特色、功能較為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分類設施建設
1.合理設置分類投放設施。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點。突出以物業小區為重點,結合物業小區實際,按照“少干擾、不污染、無異味、便利化”的要求,在適當位置配置簡便易行、規格適宜、數量適當、美觀實用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亭等設施裝置,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騰空間、讓點位,有效解決居民無處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困擾;二要改造提升,完善配套。針對居住社區、商業、辦公場所、沿街道路等重要場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箱房、桶站等設施設備陳舊的現狀,要逐步有序撤換、改造、更新、提升,以適應文明創建、衛生創建等工作的需要;三要規范標識,引導指示。按照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類”要求,依照《生活垃圾分類標志》(GB/T19095—2019)規定,統一垃圾分類標識,做到標識規范系統、醒目清晰、協調安全。同時,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指示牌,引導居民就近方便分類投放生活垃圾。
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住房發展中心、市城市管理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2.科學規劃分類收集場站。一是推進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揀轉運中心。為減少生活垃圾滯存城內生活垃圾中轉站、二次積存造成污染生活環境的影響,鑒于市中心城區垃圾收集站房(垃圾轉運站、壓縮站)設施陳舊老化、多在鬧市區,影響居民生活環境等因素,按照“均衡布局、撤點外遷、運距適中、統籌直運、兼顧駁運”的原則,在市中心城區城郊結合部東、北、西三個方位規劃布局建設大型化、規范化、多元化、標準化的生活垃圾分揀轉運中心,力爭2023年底對市中心城區垃圾收集站房(垃圾轉運站、壓縮站)全部搬遷改造完成;二是發揮現有兼具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多功能的交投點和轉運站功能作用。提升改造現有設施功能,鼓勵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散戶進站(場),積極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三是強化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前期規劃。各縣區結合實際,在城市更新項目實施中,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站)和設施建設內容納入相關規劃,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逐步解決城區生活垃圾積壓城中、無處集中、難以暫存的堵點、疼點、難點問題;四是同步規劃建筑垃圾(裝修垃圾)處理項目。各縣區要統籌規劃,前瞻思考,高度重視建筑垃圾處理項目的規劃實施工作,為建筑垃圾(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找門路、讓出路,使其存有去向,徹底解決城區建筑垃圾(裝修垃圾)亂傾倒、亂填埋、同生活垃圾混裝混運影響環境的問題。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供銷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3.加快配套分類運輸系統。以分類投放引導分類運輸,鼓勵有資質企業積極參與分類收運工作。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相銜接的運輸體系,配備滿足“四分類”需求、密封性好、標識規范、節能環保、裝備先進的專用分類收運車輛。積極推行市容環衛市場化,鼓勵各類參與市場競爭。按要求構建分類直運體系,實行分收分運,做到日產日清。逐步推行“車載桶裝、換桶直運”等密閉、高效的廚余垃圾運輸系統,嚴控運輸過程中“拋灑滴漏”等污染環境行為發生。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供銷社、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4.完善分類處理設施功能。鼓勵各縣區在生活垃圾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集中建設分類處理設施,優化技術工藝,統籌分類處理。完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功能,提高生活垃圾吞納量及處置質量,實現全市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加快利辛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建設,提升生活垃圾消納處理能力。加強末端處置設施建設,合理布局飛灰固化、灰渣掩埋、滲濾液處理、污泥處置、污水凈化設施,防治終端再污染化。加快建設廚余垃圾處置設施,力爭2023年底,渦陽、蒙城、利辛縣城區內廚余垃圾有點可回收、可處理、可利用。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鼓勵各地建筑垃圾(裝修垃圾)等處置設施進園落地,并投入運營。引導跨區域經營,鼓勵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品優先用于地方的市政設施及其他公用設施建設,拓展產品銷售渠道,提高循環利用效益。著力補齊有害垃圾處理設施短板,從嚴處置危險廢物。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二)強化閉環規范管理
1.強力推進源頭減量。加強生產環節減量,引導在亳企業減量包裝產品,注重內在產品質量。落實國家有關塑料污染治理管理規定,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生產。推行生態設計,提高產品可回收性,推廣使用清潔產品和用品。強化流通環節減量。鼓勵和引導貨運、快遞、外賣等企業嚴格執行限制商品貨物過度包裝的有關規定,避免過度包裝,減少二次包裝。嚴管消費環節減量。提倡綠色生活,制止“餐飲浪費”,倡導“光盤行動”,引導消費者適量消費。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推進環保紙袋替代塑料包裝袋。旅游、住宿等行業推行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提倡綠色辦公,鼓勵使用再生紙制品,加速推動無紙化辦公。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務局、市文化旅游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郵政局、市供銷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2.落實分類投放責任。要建立政府、社區(村)、單位(企業)和居民“四位一體”協同機制,嚴格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社區、物業小區要通過設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欄、成立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等方式,引導居民準確投放生活垃圾。要推行定時、定點投放制度,確保生活垃圾按類準確投放,逐步提升分類質量,實現各類生活垃圾有效分開。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要發揮積極作用,督導員、宣傳員、管理員要做到“桶邊值守”,現場引導,及時勸阻、糾正不規范投放行為。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住房發展中心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3.加強分類收集管理。要鼓勵資源再利用回收企業及散戶到物業小區進行設點和收購,提高可回收物收集比例,減少家庭居民產生的可回收物因無處存放而與其他垃圾混投、混放的現象發生。嚴禁物業小區對資源再利用回收企業及散戶到物業小區分類收集可回收物進行刁難、阻撓。物業小區駐點城管執法人員要加大執法力度,監督分類投放、分類收集等行為,對分類投放后的混收、混裝行為要勸阻警告,必要時予以曝光處罰。加強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設施的日常檢查和維護,及時更換損壞部件、老化標識等設施,保持外觀整潔。規范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網點運營管理,做到時效化、便利化、閉環化,打通生活垃圾回收網絡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通道,實現“兩網融合”,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利用創造條件,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住房發展中心、市供銷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4.規范分類運輸行為。嚴格實行生活垃圾分類運輸市場準入制度,做到垃圾運輸專車專用并符合相關規定。建立垃圾分類收運臺賬管理制度,合理確定分類運輸站點、頻次、時間、線路、數量等。加強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建筑垃圾運輸車輛作業信息、行駛軌跡等管理,促使企業與市、縣數字城管平臺等監管部門信息聯網,達到實時監控,嚴防亂傾倒、亂摻雜等違法行為發生。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對無物業小區等社區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運,構建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分類直運體系,實行分收分運,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裝混運”。做好重大疫情等應急狀態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等相關工作。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供銷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5.提升分類處置水平。加強已分類生活垃圾處理工藝水平。采取“雙招雙引”方式,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引進國內先進企業,對可回收物進行資源化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加強醫療廢棄物、有害垃圾安全處置管理,由具備專業資質的運輸單位將其運輸至有資質的處置企業進行規范安全處理,嚴防中間環節跑冒滴漏。加強廚余垃圾處置全鏈條管理。各縣在廚余垃圾項目設計上,要認真科學規劃,引進先進技術,提高處理工藝。加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管理,適應消納現狀,適時改造提升完善現有處置功能。市、縣城市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各環節規范管理,市、縣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環境污染環節監管,發揮第三方監管作用,確保分類處置水平高位運行。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衛健委、市供銷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6.推進再生資源利用。積極推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焚燒發電、生物處理等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方式,研究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化產品應用,促進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打通垃圾資源化利用出路。制定出臺低值可回收物補貼政策,擇優引進信譽好、實力強的龍頭企業,承擔覆蓋本區域的可回收物(含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工作。要研究目前轄區內已封存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建筑垃圾堆存場等堆點的消化回收利用工作,引進國內先進企業,實行就地或異地處置的方式,采取先進工藝對其進行分揀利用、焚燒發電、生物處理、加工產品,消除歷史遺留存量,化解生態“頑疾”,恢復自然環境。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供銷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三)推動宣傳教育引導
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抓好《亳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宣傳貫徹。大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宣傳,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全社會認識水平,激發群眾自覺參與。注重典型引路、正面引導,全面客觀報道生活垃圾分類政策措施及其成效,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組織全市物業服務企業接受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及管理方面的培訓,統籌社區居(村)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力量,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普及分類知識,充分聽取居民意見,將居民分類意識轉化為自覺行動。
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住房發展中心、市城市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黨委、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負責落實并持續推進
2.突出示范引領作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要帶頭開展“四分類”工作,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文明創建、衛生創建的重要抓手,引導黨員干部率先參與,經常性指導幫帶結對街道(社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宣傳教育。支持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嚴格實施辦公區生活垃圾“四分類”,規范開展分類投放,做好前端分類收集,建立健全垃圾分類工作臺賬。發揮行業協會及社會組織作用,建設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加強行業培訓。選樹先進典型,總結經驗做法,進行監督檢查,實施績效評估,開展資金獎補,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不斷提高工作成效。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委宣傳部、市直工委、團市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3.發揮基層組織優勢。以生活垃圾分類為契機,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工作體系,充分調動社區基層黨組織積極性,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包保責任制,做到機關干部包社區、到點位,實行“片長、組長、鄰長”一起行動,推進居住小區、城中村、背街小巷、沿街店面、單位等定時定點定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充分發揮社區自治作用,發動群眾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負責落實并持續推進
4.開展分類進校活動。以青少年為重點,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內容,在道德與法治課、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題隊會、班會及其他相關學科中加強垃圾分類教育,培養青少年文明習慣;依托少先隊、學校團組織等開展“小手拉大手”等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樹立“垃圾分類要從小做起”的理念,形成“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的社會效應。鼓勵建立生活垃圾分類青少年志愿服務隊,就地就近開展實踐活動。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市城市管理局、團市委、市婦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5.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動員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倡導一、二、三產等企業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主動開展社會服務。鼓勵采用“積分兌換”、“綠色賬戶”、榮譽獎勵等激勵形式引導居民實施分類投放。注重吸納環保社會公益組織和志愿者,建立垃圾分類督導員隊伍,擴充宣傳引導監督力量,積極營造良好的生活垃圾分類言行氛圍。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文明辦、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團市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6.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引導農村群眾轉變生產生活方式,開展垃圾分類活動,推進源頭分類減量、資源化利用,建立以縣域或鄉鎮為基礎的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實行政府采購服務,推行市場化運營,建立完善農村生活垃圾統一收運處置體系,防止農村生活垃圾私倒偷埋等違法行為發生。
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城市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四)完善配套法規規章。
1.推進地方性立法。認真落實《亳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積極推進實施過程中的立法、執法評估活動,力爭在2025年前出臺《亳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法規體系,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納入依法管理、規范實施的軌道。完善政策配套體系,發布生活垃圾分類指導目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和分類運輸技術規范,明確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要求,依法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到2025年底前形成具有亳州特色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司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2.加強科技支撐。組建專業團隊,加強校企合作,配備專精力量,加大垃圾分類工作技術投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技術專題研究,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等技術發展。加強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技術裝備研發和集成示范應用,重點解決焚燒處理、飛灰處置、滲濾液處理、廚余垃圾處理等技術問題,構建生活垃圾從源頭到末端、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分類技術支撐體系。
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3.實行垃圾收費。按照產生者付費原則,建立生活垃圾處理
收費制度。按照分類計價、計量收費的原則,結合亳州實際,完善修訂《亳州市城鎮垃圾處理費征收管理辦法》。城鎮垃圾處理費專項用于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等,不得挪作他用。
牽頭單位: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4.建立智慧平臺。加大信息化管理平臺運用。依托市數據管理中心,建立并逐步完善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綜合管理平臺,堅持以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為中心,搭建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全過程網絡監管體系,綜合分析、研判信息數據,形成生活垃圾分類全鏈物流管控機制,提高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效率和水平。加強平臺信息監管結果運用,明確信息抓取、數據監管、系統維護等責任主體,將平臺數據作為市、縣(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及評價依據。
牽頭單位:市政府考核辦、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由市級負總責,縣區、管委會負主體責任,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建立健全綜合協調、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長效推進機制。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附后)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職能,推動實施,強化調度。市直有關部門要指導督促各地履職盡責,及時研究解決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的問題。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要高度重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解決、重要環節親自協調,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抓實落細。建立健全市、區、街道、社區黨組織四級聯動機制,加強條塊協作,推動形成“一把手”親自抓、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會同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黨委、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負責落實并持續推進
(二)壓實各方責任。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工作分工,落實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職責。城市管理部門牽頭抓總,其他部門協調配合,做到縱向互動,橫向聯動,推動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資源下沉到社區,使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基層、深入群眾、進入家庭。要積極做好本區域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組織實施、協調推進、監督檢查、評估考核等日常工作,確保國辦生活垃圾分類信息平臺系統工作評比位次在皖北走前列、全省站前排、全國有影響。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黨委、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負責落實并持續推進
(三)加大資金投入。各縣區、管委會要結合實際統籌安排預算,主動爭取中央基建投資,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支持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項目建設及運營。落實好國家對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等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改造和運菅。
牽頭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產業園區管委會
(四)嚴格績效考核。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綜合采取專業督導調研、第三方監管、社會監督和群眾滿意度調查等方式,對生活垃圾分類相關要求落實情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分類體系建設運行情況、資金投入使用情況等開展評估。加強監督考核,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評估機制,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節約型機關創建和文明城市、文明單位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的考核評估內容。
粵能環保,致力于研發垃圾分類回收設備及完善平臺系統,讓居民通過投放垃圾賺取收益,可以提高居民的垃圾分類參與率;采用智能督導技術的設備,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垃圾分類監管服務,促進垃圾分類的正確率。
做垃圾分類,就用粵能環保設備。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上海制定持續優化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工作方案 2023-11-23
- 《漯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將于2024年5月1日施行 2024-01-02
- 山東威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城鄉全覆蓋 2023-12-28
- 因地制宜 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 2024-01-10
- 《開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發布 5月1日起施行 2024-03-19
- 解讀 | 《保山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試行)》 2023-11-14
- 垃圾分類產業,環保之路的金鑰匙 2023-12-14
- 《淄博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23-12-12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