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重磅“十四五”生活垃圾分類進入關鍵期
這些數據你知道嗎?
據聯合國報告稱:全世界每年消耗塑料袋的數量約50000億個,人均714個,平均每分鐘全球就新增100萬個塑料瓶,但全球生產的中僅有9%能夠回收和利用。每年有超過1000萬噸的塑料垃圾進入了海洋,塑料垃圾占據所有海洋垃圾的80%,他們最終被碎裂為“海洋中的PM2.5”微塑料。
細小的塑料影響更廣,危害更深。據估計,海洋中有大約50萬億個塑料微粒,是銀河系中恒星數量的500倍。除了海水,海灘,幾乎海洋生物的體內都能找到它的痕跡,就連我們日常所使用的海灘,湖鹽,井鹽中都含有不少塑料顆粒,而且隨著食物鏈一步步的積累,他們最終會回到我們人類自己的肚子。
近日,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日前印發《“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統籌推進“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工作,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收轉運體系進一步健全,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顯著提升,處理結構明顯優化,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十四五”時期,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進入關鍵時期。推動實施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我國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規劃》提出哪些要求,帶來哪些市場機遇?“十四五”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行業將如何高質量發展?
《規劃》總目標:
《規劃》對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46個重點城市、地級城市,以及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文明試驗區等重點地區,提出了垃圾分類和處理系統建設發展目標。
《規劃》重點任務:
同時,《規劃》圍繞突出高質量發展要求,突出生活垃圾全鏈條系統化治理,突出破解垃圾分類處理重點難點問題,部署了10個方面重點任務。分別是加快完善垃圾分類設施體系、全面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有序開展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范垃圾填埋處理設施建設、健全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設施、加強有害垃圾分類和處理、強化設施二次環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設、開展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和試點示范、鼓勵生活垃圾協同處置和完善全過程監測監管能力建設等。
《規劃》提出更高量化指標:
《規劃》在具體指標方面,分別就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垃圾分類收運能力、垃圾焚燒處理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主要目標包括:到2025年底,全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70萬噸/日左右;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65%左右;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左右。
有哪些發展空間與機遇?
垃圾處理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在縱向發展方面,前端需完善垃圾分類設施體系,加快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設施建設;終端需持續推進焚燒處理能力的建設,加快既有焚燒設施提標改造;此類建設項目將會增多。在橫向發展方面,積極發展協同處理方式、多元化可持續經營模式。協同項目中,居民供熱、園區供熱供電的需求增大,垃圾處理企業盈利方式和盈利空間將得以擴展。
《規劃》提出,鼓勵統籌規劃固體廢物綜合處置基地,積極推廣靜脈產業園建設模式,探索建設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醫療廢物、危險廢物、農林垃圾等各類固體廢棄物的綜合處置基地等。
《規劃》緊扣垃圾分類處理高質量發展要求,與“十二五”“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相比,在提升設施處理總體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的結構性優化。
《規劃》全面總結分析當前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和行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如:針對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和濃縮液處理難題,《規劃》提出了開展相關技術示范,以及按照市場化方式推動滲濾液納管排放等措施;針對社會普遍反映的部分領域污染物排放標準問題,《規劃》提出建議合理優化調整污染物排放標準,使排放標準與工藝裝備技術水平、區域環境容量相適應。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是大力推進垃圾焚燒處理。明確了以焚燒為主的處理設施建設格局,推動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利用。二是更加注重設施綠色化建設,提出了加強垃圾處理設施二次污染防治能力建設相關要求。行業企業已經感受到了《規劃》發出的信號,垃圾焚燒技術路線得到肯定。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起風了,廢舊塑料瓶也能跟鋰電池掛上鉤,垃圾再次成寶貝 2023-03-31
- 關注霧霾污染,垃圾分類為城市守護好藍天白云 2022-11-09
- 商務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第二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報告工作的通知 2021-07-09
- 杯具了!滿滿一紙杯熱咖啡中,滿滿的塑料微粒... 2021-07-08
- 2025年!西寧重點領域禁塑期限明確了 2022-08-12
- 漢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塑料制品告知書 2022-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