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減碳、助推生態文明,還得這樣干……
垃圾分類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逐步加快,社會經濟發展和物質消費水平的提高,“”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痛點”。“藍天碧海、綠水青山,這是我們共同的財富。我們不能因為發展了經濟而丟掉了生態環境,守護環境,我們責無旁貸。
為什么要提出生態文明?
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后人“乘涼”而“種樹”,就是不給后人留下遺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升格
開啟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新階段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而垃圾分類減碳實現生態文明獎建設至關重要,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廚余垃圾生化處理可進行沼氣發電,尤其是其他垃圾焚燒可發電環節的碳減排工作。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那么生活垃圾處理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減少24%。
各省份均已制定垃圾分類實施方案
垃圾分類將大有所為
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啟動,各省(區、市)均已制定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垃圾分類習慣加快養成。到2020年底,46個試點城市垃圾分類居民小區覆蓋率達到94.6%,回收利用率平均達到36.2%。2020年中央預算內投資73.7億元支持地方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2.35億噸,無害化處理率達99.7%;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達90%以上,2.4萬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得到整治。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人們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和環境狀況惡化的局面,如何通過垃圾分類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減少垃圾處置量,改善生存環境質量,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迫切問題之一。
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垃圾分類行業快速發展,智能垃圾回收箱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傳統垃圾分類回收人工成本高、分類回收工作程序繁瑣、垃圾分類設施參差不齊。智能垃圾箱可以確保整個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實時監控垃圾投放情況和滿溢問題,跟蹤收運車輛定位實時掌握收運情況,實時收集數據,出現問題可以及時改進,通過大數據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智能垃圾箱在垃圾分類宣傳、投遞、收集、運輸、處置等過程均實現無人管理,確保前端垃圾分類減量的準確性、到中端分類運輸、末端資源回收再利用三個環節協同發展,提高了資源化回收效率。
總而言之,垃圾分類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趨勢,不僅僅是政策推動的紅利期,也是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具有大力推行的必要性。垃圾分類減碳,也是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之一。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2022-09-17
- 以垃圾分類,破解“垃圾圍城”之困境 2022-08-04
- 數字化賦能,垃圾分類實現智能化 2022-11-29
- “垃圾圍城”之痛,我們如何建立一道守護墻 2021-09-07
- 深圳:全力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 2022-10-14
- 就地露天焚燒垃圾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 2021-11-03
- 人工智能在垃圾分類中的應用,利用好回收資源 2023-06-15
- 如何解決垃圾分類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2022-09-19
- 文字實錄!國家發展改革委就生態文明建設有關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 2022-09-25
- 垃圾圍城陰影之下,垃圾分類構筑綠色屏障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