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垃圾分類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經過長期治理,雖然曾經“”的現象基本消失,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物質消費水平大幅提高,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持續增長,環境隱患日益突出。為什么我們理想中的垃圾分類與真實的實際情況相去甚遠?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太大,往往在于行動上的缺失,結果難以讓人接受。我們如何去做好垃圾分類才能縮短二者之間距離呢?
一是消費文化處在低級階段。我們目前正處于消費主義的擴張階段,鼓勵消費品的快速消耗,鼓勵繁復包裝,鼓勵攀比和快速更新換代,其代價就必然是資源過度消耗和暴增。
二是社會心理尚未成熟。一方面是對新消費品趨之若鶩而對消費后的廢棄物“避之不及”,對垃圾的去向缺乏關注和責任心;另一方面是將垃圾分類與“干不干凈”聯系起來,無法培養正常的垃圾處理的“平常心”。
三是垃(la)圾分(fen)(fen)類體(ti)系的落地(di)細節不(bu)到位。居(ju)民的社(she)區(qu)認(ren)同取決于(yu)社(she)區(qu)支(zhi)持,又影響著社(she)區(qu)參(can)與情況。完(wan)善的垃(la)圾分(fen)(fen)類設施、良好的投(tou)放體(ti)驗等方面,都對(dui)居(ju)民的社(she)區(qu)認(ren)同產生正向且(qie)重要的影響。在設施不(bu)完(wan)善、服務(wu)不(bu)到位的小區(qu),居(ju)民的信任(ren)態度(du)、環境責任(ren)感和居(ju)民的社(she)區(qu)認(ren)同不(bu)再具有顯著的關系。
四是垃圾分類低效和無序。我們垃圾分類的首要目標都只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務,與仔細分類耗時耗力相比,大部分居民認為只需將廢棄垃圾混裝入桶就算完成任務,一些回收人員再從垃圾箱里對可回收物品進行初次篩檢,垃圾清運部門只需將垃圾集中運走,最終在垃圾處理中心,進行低效的二次篩查,再集中焚燒、填埋。
事實證明,嚴格垃圾分類,根本就是一場城市環境治理的持久戰,盡管在推行垃圾分類過程中,還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不足,人們會有很多的不適應,但這一做法及其積極意義絲毫不可否認。近來,一些發展中國家與歐美發達國家之間的“垃圾大戰”,也啟示我們,垃圾分類處理已經不是一個小問題,隨著城市的文明進步發展,徹底解決垃圾問題給城市環境、發展以及市民健康幸福生活帶來的困擾,勢在必然。
我(wo)們如何去做好垃圾分類才能縮短(duan)二者之(zhi)間距離呢?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只能做好垃圾分類。全世界的人們都在探索垃圾的意義,而垃圾回收則是第一步。循環利用、變廢為寶才是垃圾分類的核心要義,因為一些垃圾的循環利用,也可能得不償失。所以,做好垃圾分類這一步更多的是希望能減輕最終處置垃圾的壓力,破解困境。
建立“物聯網+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新模式,以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為載體構建物聯網運營平臺。用戶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或者APP搜索附近智能垃圾分類設備,進行垃圾分類投放。自動稱重并自動積分,投放垃圾所得積分實時顯示在個人賬戶里,用戶可在積分兌換一體機進行兌換或者商城購買自己所需的商品,也可以在APP上面進行提現。運營商可通過后臺數據管理實時查看垃圾箱滿溢狀態,即時進行垃圾處理。改變了傳統的垃圾分類,自帶除臭功能,打破了傳統垃圾分類清理不及時、導致環境臟亂差、有異味招引蚊蟲、滋生細菌等弊端。
使用智能垃圾分類箱中的傳感器和物聯網來傳遞當前等待收集的垃圾量。實時數據被中繼到大數據平臺,將這些數據與可用的垃圾車及其容量進行比較。通過這些數據,規劃優化的收集路線,并選擇路線最優以及容量適合的車輛。通過智能垃圾箱,一方面可以,可以緩解人們不知道如何進行分類垃圾的焦慮,了解分類知識,提高垃圾分類能力,進而培養居民的獨立分類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垃圾分類前端的推廣也可以減輕壓力,節約端部成本,節省的成本和資金也被重新投入到防護等級設施的建設和技術改造中,實現減少浪費,提高環境保護的經濟效益。
最近瀏覽:
相關(guan)產品(pin)
相關(guan)新聞
- 人工智能在垃圾分類中的應用,利用好回收資源 2023-06-15
- 就地露天焚燒垃圾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 2021-11-03
- 數字化賦能,垃圾分類實現智能化 2022-11-29
- 垃圾圍城陰影之下,垃圾分類構筑綠色屏障 2023-07-28
- 要想減碳、助推生態文明,還得這樣干…… 2021-11-19
- “垃圾圍城”之痛,我們如何建立一道守護墻 2021-09-07
- 智能垃圾分類技術是創新可持續發展的協同路徑 2024-04-23
- 以垃圾分類,破解“垃圾圍城”之困境 2022-08-04
- 深圳:全力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 2022-10-14
- 你們小區有這么智能的垃圾箱嗎 202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