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力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
10月10日,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發布2022年三季度深圳市環境衛生指數測評結果。三季度測評結果顯示,排名前三的區分別是福田、羅湖、鹽田,排名后三的區分別是龍華、南山、坪山。全市74個街道中,有72個街道的環境衛生指數達85分以上,其中7個街道超過90分。
2017年(nian),深圳在全國首開先河創(chuang)建的“指數(shu)(shu)測評”機制(zhi),不分(fen)(fen)原特(te)區內(nei)外,按照“一個(ge)(ge)標準(zhun)”對全市74個(ge)(ge)街道3萬余個(ge)(ge)考察(cha)點(dian)進行現場考察(cha),對居民(min)進行滿意(yi)度(du)(du)調查(cha),形成(cheng)量(liang)化指數(shu)(shu)得分(fen)(fen)排名,在主流媒體(ti)上公(gong)布。全市環衛指數(shu)(shu)由最(zui)初的77.72分(fen)(fen)提高至2022年(nian)三季度(du)(du)的87.89分(fen)(fen),居民(min)滿意(yi)度(du)(du)由不到(dao)60分(fen)(fen)提高至79.75分(fen)(fen)。
這一卓有成效的創新實踐,是深圳環境衛生現代化治理的一個縮影。十年來,深圳全面深化環衛改革創新,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治理,全力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
龍崗(gang)能源生態園。深圳市城市管理(li)和綜(zong)合執法局供圖(tu)
垃圾處理:讓“鄰避設施”變身網紅景點
“沒有垃圾味,只聞咖啡香。”2017年,鹽田能源生態園完成升級改造,這座顛覆傳統認知的垃圾焚燒廠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市民游客參觀,變身“網紅打卡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深圳的生活垃圾產生量也快速增長。2012年全市生活垃圾達1.3萬噸/日,而全市焚燒能力僅4875噸/日,其余垃圾只能依靠填埋場超量填埋來解決,“”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破解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選址難、建設難、技術難等問題,深圳出臺全球最嚴垃圾焚燒煙氣排放標準,選用先進、穩定的技術設備,對焚燒設施外觀實行去工業化設計,并配建咖啡廳、科普館等設施,將能源生態園打造成為花園式設施。
率先完成升級改造的鹽田能源生態園獲得“廣東省宜居環境范例獎”,成為全國垃圾焚燒的標桿。以此為標準,南山能源生態園二期、寶安能源生態園三期、龍崗能源生態園相繼投產。深圳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提升至最高2萬噸/日,率先成為全國具備垃圾分流分類后全量焚燒能力的城市。
除了創新“能(neng)源生態(tai)園(yuan)”建設(she)模式,以超歐盟標準建成三(san)大能(neng)源生態(tai)園(yuan),深圳還以超常規力(li)度(du)、用最短時間有效(xiao)化解全市重(zhong)大公(gong)共(gong)安(an)全風險。
作為深圳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場,下坪場長期超負荷填埋,設施嚴重老化,場區險情環生。2018年,深圳對存在的風險源進行治理,投入2300人、320臺大型設備,連續奮戰106天,完成正常情況下一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如今的下坪場,已經成為鳥語花香、環境優美的環衛科普教育基地。
義工引導市民做好垃圾分類。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供圖。
垃圾分類:讓文明理念走進千家萬戶
作為全國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深圳在充分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構建多角度、多場景法規標準體系,全過程、全品類分流分類體系,多層級、多維度宣傳教育體系,以及重社區、抓基層綜合治理體系,形成一套可復制的“深圳模式”。
2015年以來,隨著《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管理辦法》《〈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執法指引》《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規范》等法規文件的出臺,深圳逐漸形成層次分明、科學系統的法規政策標準體系。
與此同時,在全國“四分類”的基礎上,深圳率先建立完善玻金塑紙、廢舊家具、年花年桔等九種垃圾分流分類體系。在住宅區設置2.1萬個集中分類投放點,全力推動密閉化標準桶建設。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深圳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長42.1%,有害垃圾回收量增長54.9%,廚余垃圾回收量增長153.0%,其他垃圾處置量下降7.6%。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6%,位居全國前列。全市廚余垃圾收運量達5516噸/日,分類率達22.9%,超過國家住建部的20%標準線。
垃圾分(fen)(fen)(fen)類(lei)(lei)(lei)重在全(quan)民(min)參與。深圳創新開展(zhan)垃圾分(fen)(fen)(fen)類(lei)(lei)(lei)“百分(fen)(fen)(fen)百行動”,通過評選(xuan)垃圾分(fen)(fen)(fen)類(lei)(lei)(lei)“百優社區(qu)”和“百分(fen)(fen)(fen)書記”等方式,調動社區(qu)黨員干部參與垃圾分(fen)(fen)(fen)類(lei)(lei)(lei)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垃圾分(fen)(fen)(fen)類(lei)(lei)(lei)深入(ru)千家萬戶。
為(wei)了讓垃圾分(fen)(fen)類文明(ming)行動像蒲公(gong)(gong)英種子一(yi)樣,不斷(duan)傳播(bo)擴散(san),深(shen)圳還創新實施(shi)垃圾分(fen)(fen)類公(gong)(gong)眾教育“蒲公(gong)(gong)英計劃”,以“黨(dang)員、志(zhi)愿者、物業、熱(re)心居民”為(wei)主體(ti),建(jian)立起市(shi)、區、街道、社區、小區五(wu)級垃圾分(fen)(fen)類志(zhi)愿服務隊伍。目前已組(zu)建(jian)千余(yu)名志(zhi)愿講師隊伍“進(jin)社區”“進(jin)校園”,開(kai)展各種宣(xuan)傳講座和(he)培訓2萬(wan)(wan)多場。建(jian)成科普教育場館26個(ge),累計接待市(shi)民近37萬(wan)(wan)人次;打造“垃圾分(fen)(fen)類微課堂”約(yue)900所,培訓200萬(wan)(wan)余(yu)人次。
純電動高壓沖洗車開展(zhan)道路清(qing)潔。深(shen)圳市城市管(guan)理(li)和綜合執(zhi)法局供圖
環衛作業:讓“席(xi)地而坐”成為生活常(chang)態
推行標段改革,規范招標履約;推廣機掃設備,減少人力投入;實行“車載桶裝”,革新轉運模式;使用清潔能源,踐行綠色低碳;人車設施互聯,實時在線監管…… 作為全國環衛服務市場化改革的發源地,深圳始終走在環衛行業發展轉型的前沿。
曾經,深圳以(yi)“二(er)線關(guan)”管理線為(wei)區(qu)分,“關(guan)內”“關(guan)外”環境衛生水(shui)平差距(ju)明顯。隨著特(te)區(qu)一體化實施,為(wei)徹底(di)改變發(fa)展不平衡(heng)及原“關(guan)外”地區(qu)管理粗放等問題,深圳市城(cheng)管部門在考核機制、工作方法(fa)等方面開展一系列(lie)實踐。
例如,深圳首創的“環境衛生指數測評”機制不分原特區內外,按照“一個標準”在全市進行考察。指數排名成為“指揮棒”,全市各街道把環境衛生品質作為“一把手”工程,建立全覆蓋、全過程、全天候的長效管理機制。原特區外區域環境衛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集貿市場、城中村等環境衛生短板地帶得到有效治理。
為了強化城市管(guan)(guan)理,深(shen)圳市城管(guan)(guan)部門(men)將(jiang)環境衛生管(guan)(guan)理重點重心放(fang)在現場、放(fang)在一線,以(yi)“不打招呼(hu)、不設路(lu)線、直奔現場”的方式(shi)發現和督促解決問題。
這種“行走深圳”的(de)一線工作(zuo)法成為精細化(hua)管理的(de)重要推手。同時,加大清掃保潔投入、提高環(huan)衛(wei)作(zuo)業標準和質量(liang),全面提升環(huan)衛(wei)管理精細化(hua)水平,按照“席(xi)地而坐”的(de)要求,給市民(min)游客(ke)營(ying)造(zao)干凈整潔的(de)“深圳印象”。
近十年來,深圳大力推動環衛行業從勞動力密集型向裝備技術密集型轉型升級,提升規模化、機械化、密閉化、清潔化和智能化水平,改變環衛行業“小散亂”等現象。
例如,通過推廣各式環衛作業機掃設備,減少人力投入;日常垃圾運輸采用平板車“車載桶裝”+勾臂車“整箱轉運”方式,實現全過程密閉化運輸;開發智慧環衛系統,實現全市環衛作業服務“一網統管”,并試點構建起環衛從業人員培訓體系和職業認證體系,促進環衛工人向產業工人轉型。
深圳市寶安區橋(qiao)頭(tou)社(she)區公園公廁煥(huan)然一(yi)新。深圳市城市管理和(he)綜合執法(fa)局供圖
公(gong)廁(ce)革(ge)命:讓(rang)市(shi)民“方便(bian)”真正方便(bian)
近年來,深(shen)圳(zhen)大力推(tui)進“廁(ce)所(suo)革命”,多(duo)措并舉,實現廁(ce)所(suo)環境及廁(ce)所(suo)文明雙提升,真正把公廁(ce)打造成為城(cheng)(cheng)市(shi)文明的一個(ge)窗口。2018年,深(shen)圳(zhen)獲全國100個(ge)重點城(cheng)(cheng)市(shi)“城(cheng)(cheng)市(shi)開放(fang)廁(ce)所(suo)平衡(heng)指數”第一名(ming),開放(fang)廁(ce)所(suo)數量與用戶日常需求之間的平衡(heng)程度最高。
為彌補公廁(ce)(ce)數量不足,深圳率先(xian)將17類行(xing)業公廁(ce)(ce)全量納入、統(tong)籌(chou)管理,免費向市民開放,并大力推(tui)動傳(chuan)統(tong)公廁(ce)(ce)升級改造(zao)工(gong)作(zuo),累計新改建(jian)公廁(ce)(ce)3400余座(zuo)。
此外,深圳還采(cai)(cai)取多(duo)種渠道增加公(gong)廁數量(liang),2017年以來新建傳統公(gong)廁259座。同時(shi),采(cai)(cai)用裝(zhuang)配(pei)式建筑(zhu)方(fang)(fang)式,在社區公(gong)園、綠化(hua)(hua)帶等區域,組裝(zhuang)100座功能高度集成(cheng)的小(xiao)型公(gong)廁。這種公(gong)廁單體(ti)占(zhan)地(di)5平方(fang)(fang)米左右,最大不超過8平方(fang)(fang)米,結(jie)合(he)周邊(bian)綠化(hua)(hua)提升(sheng)打(da)造成(cheng)城市(shi)建筑(zhu)小(xiao)品、景觀精品,大大緩(huan)解市(shi)民(min)緊急如廁、出租車司(si)機如廁難等問題。
數(shu)據(ju)顯示(shi),深(shen)圳面向(xiang)市民(min)開(kai)放的(de)(de)公廁數(shu)量已由2012年的(de)(de)不(bu)足800座增加至(zhi)目前的(de)(de)4540座。在“美麗(li)深(shen)圳”公眾號等多平臺發布的(de)(de)“公廁地圖”中,可以一鍵(jian)導航,讓(rang)市民(min)“方便(bian)(bian)”真正方便(bian)(bian)。
除(chu)了數量的(de)(de)增加,深(shen)圳(zhen)的(de)(de)公廁(ce)(ce)環(huan)(huan)境也在不斷改善。通過優化(hua)公廁(ce)(ce)男(nan)女廁(ce)(ce)位比(bi)例、增強通風(feng)采光(guang)、配建第三衛生(sheng)間(jian)、母嬰室,添(tian)置雙卷紙巾、扶(fu)手、掛(gua)鉤、擱(ge)物板(ban)等便(bian)民設施,如今的(de)(de)公廁(ce)(ce)設計(ji)新穎(ying)、環(huan)(huan)境優美、人性化(hua)設施齊(qi)備,不再(zai)使人掩(yan)鼻而過,而成為環(huan)(huan)境優美舒適的(de)(de)場所。
貼心舒適的(de)(de)如(ru)廁(ce)(ce)(ce)(ce)環(huan)境,還(huan)離不開(kai)對公廁(ce)(ce)(ce)(ce)的(de)(de)精細化管(guan)(guan)理(li)。除(chu)了(le)全(quan)面實行公廁(ce)(ce)(ce)(ce)專(zhuan)人(ren)專(zhuan)業管(guan)(guan)理(li)外,深圳通過(guo)開(kai)展“每周查廁(ce)(ce)(ce)(ce)所”行動(dong)和公廁(ce)(ce)(ce)(ce)環(huan)境指數測評(ping)(ping),向社會公布評(ping)(ping)分(fen)(fen)排名,倒逼責任管(guan)(guan)理(li)單位提升水平。在測評(ping)(ping)標(biao)準逐年提高的(de)(de)情況下,全(quan)市公廁(ce)(ce)(ce)(ce)環(huan)境指數依然由2017年最初(chu)的(de)(de)60.67分(fen)(fen)提升至(zhi)目前的(de)(de)90分(fen)(fen)左右(you)。
來源 | 深圳特區報(bao)
最近瀏覽:
相(xiang)關(guan)產品
相關新聞
- 以垃圾分類,破解“垃圾圍城”之困境 2022-08-04
- 徐州市地方標準《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設置規范》正式實施 2022-09-13
- 如何解決垃圾分類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2022-09-19
- 就地露天焚燒垃圾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 2021-11-03
- 人工智能在垃圾分類中的應用,利用好回收資源 2023-06-15
- 你們小區有這么智能的垃圾箱嗎 2021-08-29
- 數字化賦能,垃圾分類實現智能化 2022-11-29
- “垃圾圍城”之痛,我們如何建立一道守護墻 2021-09-07
- 要想減碳、助推生態文明,還得這樣干…… 2021-11-19
- 垃圾圍城陰影之下,垃圾分類構筑綠色屏障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