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是大勢所趨可持續發展
住建部發布了《關于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底前,全國城市基本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這一目標的提出將有利于推進我國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和。
據統計,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量達2.5億噸。對于一座城市來說,如果環衛行業一天不處理垃圾,垃圾會將整座城市“淹沒”。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全面推進,目前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垃圾日處理能力達到53萬噸,焚燒處理能力占比77.6%,城市垃圾利用水平實現較大提升。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計劃,今年還將進一步扎實推進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補齊中西部地區焚燒處理短板,爭取年底前焚燒處理能力占比達到70%。
當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在社會化、市場化等方面開始新的嘗試,但是覆蓋面不高,工作推進難度較大。
當前垃圾分類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法治滯后,且缺乏操作性
當前社會通常把垃圾分類投放視為一種公益行為,以鼓勵為主。對垃圾分類沒有設置基本的底線,法律缺位,缺乏相應的懲罰措施和約束機制。
(2) 居民垃圾分類認知度不高
多數市民分類意識不強,多數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了解不夠全面深入。居民對社區的宣傳設施視而不見,不少人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
(3)生活垃圾治理成本費用機制缺乏
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不完善、收費主體不統一、征收標準過低,收費的強制性和規范性不夠強,未能體現“污染者付費”原則。
(4) 財政投入未能覆蓋垃圾全生命周期
城市公共財政對垃圾分類未能給與高度支持,僅停留于“清運”層次,未及真正的無害化處理,遑論分類
(5) 資源化、產業化水平低下
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經營能力贏弱,盈利水平低,產業鏈殘缺,市場發育不健全。垃圾分類之后,再生資源缺少出路,通過市場機制帶動回收產業效果不顯著。
(6) 垃圾治理的共識基礎薄弱
居民和市政環衛部門之間缺乏信任,沒有合作。兩者陷入囚徒困境”互相抱怨。
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需要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居民共同參與。政府需要制定有力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確保垃圾分類工作的順利實施。社會組織和企業需要積極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居民對垃圾分類的意識和參與度。而居民則需要積極配合、主動投放垃圾并選擇正確的分類方式。
生活垃圾是由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組成,而分類投放是生活垃圾分類的第一步,也是最難邁出的一步。而粵能模式助推分類投放設施組成第一步。
通過在基礎上的應用升級,利用AI、物聯網、人臉識別、人機觸摸等技術形成的“互聯網”智能垃圾分類終端,可實現居民分類垃圾的投放、儲存和運輸等功能。提高垃圾分類效率,節省人力物力成本的情況下,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助力垃圾分類、收集、回收的智能化需求。智能垃圾分類箱通過24小時無人監控系統,在沒有督導員的情況下,可持續記錄居民投遞情況,實時進行后臺信息反饋,可以使垃圾分類具有可追溯性。自帶有滿溢提醒,當垃圾桶滿溢后,后臺將會報警提示,相關工作人員收到信息后及時有效進行處理。
選擇粵能垃圾分類回收箱還可以帶來哪些體驗呢?
1、用戶app可以查詢投放點設備的滿溢狀態,可以查詢當天回收價格,方便居民體驗;
2、居民可以在系統預約上門回收,可以通過垃圾分類知識答題賺錢,可以通過娛樂、游戲獲得更多收益,所有功能同行想不到;
3、可以通過傳播和分享,用戶裂變模式讓很多的人參與垃圾分類而終身獲得收益,讓用戶愛上分類。
大勢所趨可持續發展,智能垃圾分類箱可以有效解決分類過程中的問題的所在,無疑會更加利好垃圾分類,成為推動垃圾分類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住建部提出到2025年底前基本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的目標,將有助于促進我國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居民都需要共同發力,加強合作,落實垃圾分類工作的各項措施,努力推進我國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和可持續發展。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垃圾分類如何繼續推進?住建部:加快立法 教懲結合 2023-06-26
- 加強垃圾分類全鏈條管理 2023-07-10
- 明年2月施行!樂山市發布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 2023-12-22
- 月圓人團圓,垃圾分類記心間 2024-09-14
- 科技助力生活,從始至終的垃圾分類處理 2024-02-19
- 未來城市高質量發展將聚焦哪些領域?《城市標準化行動方案》印發 2023-10-08
- 城市垃圾分類如何長期有效推進? 2023-08-01
- 智能垃圾箱優化城市垃圾管理的關鍵措施 2023-11-17
- 碳中和“第五次革命”與垃圾分類的緊密關聯 2024-01-08
- 垃圾分類與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邁向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步驟 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