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毛錢就可以買到一張這種照片?這個剛剛頒布的法規事關每個人的信息安全!
因為8毛錢被騙16萬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來了,對于許多網購族來說,又到了迎接快遞潮的時候。不過,隨著快遞量的增加,個人信息安全也可能面臨泄露的風險。在快遞包裹上,都會貼有一張“快遞面單”,主要用來記錄發件人、收件人以及貨物種類等相關信息,其中還包含收件人的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等隱私信息。最近,有媒體調查發現,目前這些快遞面單在網上被明碼標價批量售賣,情況十分猖獗。8毛錢就可以買到一張寫有消費者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等隱私信息的快遞單照片。
據調查,詐騙分子在獲取個人快遞信息后,通常會冒充“電商客服”或“快遞員”,使用的詐騙手法包括“發送退貨鏈接,騙取銀行賬號信息”“快遞遺失,商家理賠”等幾類。其中“網購理賠類”是目前比較高發的詐騙類型。
9月23日,“UP主自述30分鐘內被詐騙16萬”的話題成為熱搜。據受害者講述,她當天接到了一個自稱申通快遞員的電話,對方表示因為快件丟失需要進行理賠。
在冒充快遞員的騙子一步步誘導下,受害者30分鐘內陸續被騙了16萬元。一張快遞單背后其實可以延伸出很多個人信息,一個人的姓名、電話號碼,而通過電話號碼還可以找到微信、支付寶等賬號,另外還有家庭或工作地址、消費習慣、經濟能力等信息,令人細思極恐。
不法分子這么猖狂,我的信息安全還能得到保障嗎?
不用擔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法律明確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大數據殺熟,對人臉信息等敏感個人信息的處理作出規制,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投訴、舉報工作機制等,充分回應了社會關切,為破解個人信息保護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侵犯個人信息,會受到何種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或者處理個人信息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個人信息保護義務的,由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對違法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用程序,責令暫停或者終止提供服務;拒不改正的,并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有前款規定的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由省級以上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五千萬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營業額百分之五以下罰款,并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或者停業整頓、通報有關主管部門吊銷相關業務許可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并可以決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內擔任相關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個人信息保護負責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粵能的智能分類回收設備也存在信息安全隱患嗎?
粵能環保自主研發、生產、銷售的智能垃圾分類設備,一直都在不斷提升品質,不斷迭代更新。AI人臉識別及語音識別也隨著科技進步運用到智能垃圾分類設備上,這一設計,方便了用戶的使用,就算是沒有攜帶手機,也照樣可以投放垃圾,但同時也有很有用戶對AI人臉識別系統有顧忌:設備收集了用戶的人臉信息后,會不會信息泄露,會不會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造成信息安全隱患。
深圳市粵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智能垃圾分類箱,本著保護好用戶的原則,只將用戶的人臉數據保存在本地設備上,而不是上傳到互聯網,并且設備上還有實時監控系統,這樣下來,不法分子就無法在用戶的信息上動手腳,保障了用戶的信息安全。
還有用戶會問:為什么不能用手機錄入?通常用手機拍照錄入,是把人臉數據放到互聯網上,在投放時再進行上傳照片比對識別,這樣開門時間慢,用戶體驗不好,而且互聯網上的數據一旦泄露,后果很嚴重,而粵能智能垃圾分類箱是采用本地存儲和對比,人臉識別開門響應速度只需0.1秒,體驗非常好,大多其它智能分類箱反應速度都在3秒左右,用戶體驗非常不好。
因此,粵能AI人臉識別智能垃圾分類箱的人臉信息不但響應速度快而且安全放心,是垃圾分類設備不二的選擇。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老羅講分類 | 粵能Ai督導系統的“大智慧” 2022-07-02
- AI人臉識別智能垃圾分類箱人臉信息安全否? 2021-06-30
- 粵能創始人老羅講分類 :粵能人臉識別分類箱方便居民無障礙投放 2020-07-21
- 粵能創始人老羅講分類:人臉識別設備提高垃圾分類參與 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