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權威發布|2019年再生資源是9000億的規模,關注格綠班小程序立刻可參與!
主要是指那些不可再生的,但在被利用后進行回收加工后可以再次被利用的物質資源,其主要包括鋼鐵、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合金、無機非金屬、塑料、橡膠、纖維、紙張等。而在這其中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廢電池是再生資源的十大類別。
隨著近年來國家為了鼓勵人們進行,先后相繼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同時在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不斷推動以及環保督查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呈現快速增長。
近些年國家出臺并實施的相關政策
2016年,我國十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為2.56億噸,同比增長3.7%,回收總值約為5902.8億元,同比增長14.7%。
2017年底,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廢電池十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為2.82億噸,同比增長11%。2017年,我國十大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值為7550.7億元,受主要品種價格上漲影響,同比增長28.7%,所有再生資源品種回收總值均有增長。
到2018年,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廢電池十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為32218.2億噸,同比增長14.2%。2018年,我國十大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值為8704.6億元,同比增長15.3%。
商務部官網數據顯示《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20)》,報告全面反映了2019年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基本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同比增長10.2%,達3.54億噸,回收總額約9003.8億元,同比增長3.7%。
從2016年到2019年來看,近三年資源回收總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41%,再生資源回收總值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5.11%。
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產業發展現狀
廢玻璃等品種的回收額均有增長,其中報廢機動車回收額增幅最高,同比增長22.8%。我國自然資源人均擁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長期存在。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是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修舊利廢、物盡其用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優良傳統,是提高資源效率的重要途徑,也是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文化基礎。
報告稱,2019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約10萬家,從業人員約1500萬人。截至2019年底,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廢電池十大品種的回收總量約3.54億噸,同比增長10.2%。
2019年,我國十大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額約9003.8億元,同比增長3.7%。報廢機動車、廢鋼鐵、廢舊紡織品、廢輪胎、廢玻璃等品種的回收額均有增長,其中報廢機動車回收額增幅最高,同比增長22.8%。
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政策助推行業轉型升級
2019年,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國家對再生資源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再生資源領域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力度加大,多項重大利好政策相繼出臺,持續為行業注入增長動力,推動再生資源行業向集聚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19〕44號),提出建設一批具有示范和引領作用的綜合利用產業基地,促進產業集聚,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開發銀行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的通知》(工信廳聯節〔2019〕16號),明確提出支持實施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推動廢鋼鐵、廢塑料、退役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等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
5月,《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715號)取消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總量控制要求,實行“先照后證”制度,允許“五大總成”再制造再利用和舊件流通,報廢機動車的收購價格改為由市場主體自主協商定價,通過規范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行為,暢通汽車產業循環發展鏈條,促進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行業的快速發展。
2.標準支撐作用逐步凸顯
2006年以來,國家標準委等14部門先后發布《2005-2007年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發展規劃》、《2008-2010年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發展規劃》,其中廢舊產品及廢棄物回收與再利用重點項目100多項。
在政府、行業協會以及企業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再生資源行業標準化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截至2019年底,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領域現行的國家標準164項、在研的國家標準計劃38項、現行的行業標準139項、發布團體標準70項,已形成國標與行標相結合,強制性與推薦性相協調,覆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紡織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多個再生資源品種,涵蓋回收和利用領域的標準體系,基本滿足了產業發展對標準化工作的需求,有效促進了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規模化、規范化發展,并將繼續推動產業調整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國際競爭力。
3.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不斷完善
近年來,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規模明顯擴大,全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輪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玻璃等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逐步攀升。
從全國來看,大部分地區已建立起以回收網點、分揀中心和集散市場(回收利用基地)為核心的三位一體回收網絡。據不完全統計,河北、山西、遼寧、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重慶、廈門、寧波、大連、青島等22個省、市、自治區和計劃單列市,目前已形成回收網點約15.96萬個,分揀中心1837個,集散市場266個,分揀集聚區63個,回收網絡已初具雛形。
一批龍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創新能力、品牌影響力和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凸顯,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銜接模式、“互聯網+回收”模式、手機app或熱線平臺服務模式逐步成熟,集回收、分揀、集散為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逐漸完善。
4.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協同發展
在政府引導和市場化機制運行下,上海、廣東等省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穩步開展。
結合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多個省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企業或公共場所開展再生資源回收系統與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兩網銜接”,鼓勵和推動回收體系與垃圾收運體系各環節有機結合,通過環衛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的合作,推動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融合。
5.全流程監管新模式初步應用
2016年,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實現信息流與物質流的統一。在政策引導下,行業組織和企業積極探索開發再生資源回收信息化平臺。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聯合回收利用單位、監管部門為醫療機構建設輸液瓶(袋)回收溯源體系,監管部門可通過管理數據平臺查看管轄地內的醫療機構輸液瓶(袋)產生、交接轉運和回收利用情況,實現數字化遠程監管和分級管理。輸液瓶(袋)分類投放、暫存、轉運、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追溯體系可有效杜絕輸液瓶(袋)違規利用,避免資源流入小散亂企業,大大提升了行業規范化水平。
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再生資源行業定位不明確
由于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經營人員自身素質不高、場地簡陋、安全環保設施差以及稅收上繳少、效益低等原因,各地政府對再生資源回收項目的態度“冷熱不均”,目前某些地區對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存在偏見,限制再生資源回收處理企業發展,有些地方干脆一禁了之,不允許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落戶。
2.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二次污染問題突出
由于再生資源來源廣泛、回收路徑復雜,目前國內回收企業普遍規模較小,設備簡陋,技術落后,再生資源分揀仍由人工進行粗略分類,不同類型、不同系列原料難以有效分離,下游企業利用過程仍需要花費人力和資金進行預處理,造成回收環節成本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低。
3.行業監管不到位,市場秩序較亂
再生資源回收行業進入門檻低,無組織、無管理的小回收主體在整個回收行業中所占比重較大,不少行業經營者長期以來無固定經營場所,經常處于“打游擊”狀態,部分企業也游離在行業監管之外。一些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缺乏規范處置能力,污染治理設施不完善,有的甚至沒有相應的配套設施,生產和堆放過程中極易產生揚塵、廢水等環境問題。
展望未來,報告認為,在政策的引導下,固體廢物資源化水平和塑料回收比例均將得到大幅提升。但由于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再生資源價格持續下跌,行業整體處于疲軟狀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趨好以及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下游企業對再生資源的需求有所回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疫情對于回收行業的沖擊,與 2019 年相比,行業整體形勢仍不容樂觀。
智能垃圾分類,是未來趨勢,科技改變生活,改變垃圾分類的現狀,垃圾分類始于心,持之以恒在行,加入這場持久而艱巨的戰役中。粵能環保是您不二的選擇。
1.人臉識別啟動設備;
2.掃碼啟動設備;
3.刷IC卡啟動設備;
4.PC端/移動端管理系統;
5.開關信號監控;
6.內置自動稱重系統,后臺實時監測;
7.滿載自動停用并自動發送清運信息;
8.人體感應照明;
9.投放口防夾手;
10.殺菌消毒;
11.體溫感測;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從業人員約1300萬 “互聯網+”回收成新潮流 2023-08-29
- 粵能智能回收設備,解決城市垃圾分類難點 2023-08-08
- 粵能科技助力垃圾分類綠色轉型,實現“雙碳”目標 2023-08-23
- 分析 | 垃圾分類與智慧城市建設之間的關系 2023-08-12
- 垃圾回收變紅包?交行青島分行創新垃圾分類領域數字人民幣應用 2023-08-03
- 廢物回收華麗變身,有效助力凈零排放 2023-12-20
- 垃圾分類為資源再生降碳減排開啟新時代 2023-07-31
- 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如何有效結合? 2023-09-01
- 銅陵市:做好垃圾分類 倡導低碳文明 2023-09-12
- 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