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之廢舊織物回收市場狀況
我國每年在生產和消費環節產生2000萬噸左右,但其綜合利用率僅為15%左右。據測算,如果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率達到60%,年可產出化學纖維940萬噸、天然纖維約470萬噸,相當于節約原油1520萬噸,節約耕地1360萬畝,將有效緩解紡織工業資源緊缺問題。
廢舊織物是指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再使用的服裝及家用織物,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1.現狀
近幾年成衣業款式變化速度之快和服裝的可穿性引發了極大的浪費。根據調查顯示:只有18.9%的居民將舊衣物作為廢品賣給回收站,還有54.6%的居民將舊衣物作為生活垃圾直接丟棄,使之成為固體廢棄物,這樣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
據了解在世界各地,每年有大量的廢舊織物被送至垃圾場被焚燒或填埋,污染著空氣和土壤。由于化學纖維的普遍使用。使很多服裝同塑料一樣不易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能降解。各種面料在印染過程中使用的服飾配件所產生的大量有害殘余物質,在服裝廢棄后會給自然環境帶來嚴重的危害。
2.危害
3.回收利用
在嚴峻的形勢下,市場就又有一項新的工作順勢而生,那就是織物回收。一般情況下,舊衣物被投放至織物回收箱后,會被統一運送到大型的衣物回收站進行安全、科學的再造、再利用。衣服進入再生利用環節后,通常有三種去向。一種是“從布中來,回布里去”,即純棉或純毛廢舊紡織品通過開松、脫色、重新紡紗織造,制作再生紗、線、布以及服裝、拖布、包裝用布等再生紡織品;第二種是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舊衣新用”,混紡類廢舊紡織品粉碎后生產阻燃劑,進入模具壓制成汽車用板材、空調隔音材料,或切碎、功能化整理為墻體保溫材料等產業用紡織品;第三種是把舊衣重新合成纖維,廢舊滌綸衣物還原為單體,重新加工生產滌綸纖維,或醇解再生功能型纖維,制成高保暖、記憶性填充材料,用于家居行業。
為了提高垃圾分類可回收衣物率,能夠將此類資源循環再利用,現在社區四分類垃圾箱中一般都含有一個織物回收箱,可以投放的物品有:衣服、帽子、鞋子、毛衣毛褲(毛線類)、毛絨玩具、床上用品等。居民把廢舊織物投進回收箱之后,會自動稱重并給予相應的積分獎勵,積分后續可以兌換生活用品或者提現或商場購物,這樣也提高了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總之織物回收箱的使用旨在變廢為寶,提高再生資源利用率。對織物進行環保回收 、再次利用、能夠有效減少織物對環境的污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建綠色家園,為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國家發改委:推進廢舊設備回收利用,引導加大金融支持 2023-02-23
- 織物回收:環保與經濟的雙贏之策 2024-06-28
- 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智能垃圾箱成新藍海 2022-08-09
- 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做好廢舊家電回收工作 2022-07-30
- 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智能垃圾箱探索獨特模式 2022-10-28
- 《沈陽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印發 2023-01-28
- 智能垃圾箱探索獨特模式 2023-03-26
- 智能垃圾箱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探索獨特模式 2023-01-30
- 互聯網+智能回收:助力垃圾分類邁向新時代 2023-08-10
- 粵能智能回收設備,解決城市垃圾分類難點 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