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桶低成本運營能有效解決管理運營費方需求
自19世紀以來,工業發展引起世界性的人口迅速集中,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垃圾的處理問題變得日益尖銳。以400萬人的城市為例,城市每日產生垃圾550噸左右,由于中心城區缺乏大型的垃圾處理站,巨大的垃圾產生量加大了垃圾轉運的負擔,城區配備了15個垃圾轉運站以供對收集到的垃圾進行轉運處理工作,由于巨大的垃圾產生量,在具體實施垃圾收集時如若采用人工記錄,監管效率必將極其低下。因此,智慧環衛的環衛信息化平臺很好地改善了城區垃圾收集轉運的效率和執行力,保證了垃圾的日處理日產日清。由此可見,環衛信息化對環衛執行的監管是極其有利的。
由于經濟的條件有限,環衛信息化平臺高昂的造價和投資成本也成為推進全面智慧環衛的障礙,互聯網+環衛平臺建設雖有一定成果,但由于資金有限,而智能化設備包括環衛設備和環衛信息化管控平臺維護存在技術上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地智慧環衛工作的開展。環衛信息化平臺高昂的成本下,性價比高的智能垃圾桶自身可以搭建監管平臺和信息化管控成為環衛監督和處理設備是政府所需的。
出于環境保護考慮到人民的利益和維護城市環境這些本源目的,想用最低的成本最高效益地為人民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因此政府監督管理工作需觸及環衛全過程之中,這其中存在的問題又有各環衛企業信息提供不及時,環衛實施企業沒有涉及具體垃圾收集和具體垃圾處理循環再利用的信息上傳,政府網絡監督涉及更多的是城市保潔、垃圾收集、垃圾轉運上崗執行力等方面。從這一方面開始考慮,智能垃圾桶可以滿足監管部門的需要幫助企業提供更為全面詳細的信息以達到合理監管、智能化指揮處理問題的高效率。
在做好垃圾處置之后,垃圾的分類收集也需要公眾的參與,以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公眾應當配合實現垃圾分類,而智能垃圾桶拉近與公眾之間的距離,讓公眾主動分類,為城市清潔和城市的空氣質量利用做出貢獻。
環衛相關企業大多與其政府直接相關,企業在尋求高效的垃圾處理方法以減少成本,在獲得政府資金投入前提下得到更高的收益。當前主要原因是城市垃圾處理技術急需引進或自主研發突破。當垃圾分類循環利用得以實現時,垃圾前端垃圾分類收集和中程分類運輸才會有意義,因此在終端垃圾處置方面急需改進和突破。而智能垃圾桶可以在垃圾分類前端的推廣也可以減輕壓力,節約端部成本,節省的成本和資金也被重新投入到防護等級設施的建設和技術改造中,實現減少浪費,提高環境保護的經濟效益。
以低成本運營解決未能正確分類回收利用為主。在智能垃圾桶上,我們可以看到,回收桶機身自帶有垃圾分類宣傳督導等信息,回收桶只需要人臉識別或者掃碼,居民投放的可回收垃圾相對應的投放口就會自動打開。每臺回收桶都有玻璃,金屬,塑料,紙類等四種可回收物可供選擇,避免居民誤投誤放現象。并且,智能回收箱還帶有分類投放語音播放功能,居民在扔垃圾的時候投放錯誤,語音播放會對居民進行播報引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智能垃圾桶還配有積分兌換獎勵系統,每次分類投放完垃圾之后,會在衡量其中可回收物的價值給出相對應的積分獎勵。
粵能智能垃圾桶搭載手機APP、智能IC卡、人臉識別等多種身份識別方式,是目前國內技術全面、先進、穩定的智能回收設備;多功能機器人能完成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督導、培訓、現場問題解答、上門預約回收等功能,國內僅此一家,在同類產品屬首創。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中央重磅文件,縣城鎮化建設全面推進,智能垃圾桶讓城鎮化更潔凈 2022-05-10
- 智能與非智能垃圾桶:功能差異與實際應用 2024-05-16
- 粵能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環境保護的新衛士 2024-01-31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城市街道智能垃圾桶的適度配置——尋求衛生與美觀的平衡 2024-05-08
- 智能垃圾箱開門迎人、無異味的革命性創新 2023-09-11
- 盤點智能垃圾桶帶來哪些革新? 2023-07-09
- 定時定點投放智能分類設備 2023-06-24
- 國管局:發揮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點作用 帶動全面加快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 20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