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垃圾分類處理的瓶頸,粵能有一招
垃圾分類是一種勢在必行的新趨勢,垃圾分類,重在源頭,即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所以完善垃圾分類前端處理,主要是讓群眾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各社區小組可開展基礎調研、確定工作方案、落實宣傳培訓、配置分類設備、廣泛宣傳告知、落實值守指引、建立長效機制等步驟開展垃圾分類工作。
近些年來,隨著垃圾分類相關政策的實施,市面上產出了越來越多的智能垃圾箱。由深圳市粵能環保自主研發生產的智能垃圾房,10大國內環衛公司有6家選用,這種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可回收玻璃、金屬、塑料、紙類等,居民投放垃圾還可以獲取積分獎勵,積分則可用于兌換生活用品。還可以直接通過銀行提現或商場購物,是國內第一個解決了支付牌照的垃圾分類服務商。以石家莊鹿泉區運營項目為例,對56個生活小區、3.6萬戶居民、69個黨政機關、11所學校、3家醫院、2家商超、1家農貿市場實施智能垃圾分類。該項目共安裝了智能回收箱120套,在2019年率先打造20個垃圾分類樣板小區,實施撤桶并點。2020年在所有小區全面實行撤桶并點,在56個小區內共打造了68個垃圾四分類集中,實現鹿泉主城區居民垃圾百分百集中投放。此外不斷完善垃圾分類設備的配置與垃圾分類督導員的配備,明確責任分工,在生活小區建立集中投放點,每個集中投放點配備分類指導員,對小區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普及,有效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培養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定時定點指導居民分類投放,從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可回收物運輸至分揀中心進行分揀打包,然后進入再生資源循環體系;有害垃圾暫存到一定數量后,交由有資質的固廢處理廠處理;廚余垃圾由石家莊市廚余垃圾處理廠統一處理;其他垃圾焚燒發電或填埋。其中廚余垃圾分類的實際效果走在全國的前列。
粵能智能垃圾分類只要是運用“物聯網+”等技術,通過智能化手段,對居民正確投放的各類可回收物和垃圾進行自動稱重、自動計算積分、自動將積分返回居民賬戶、自動統計各類垃圾投放數據、對收運過程進行自動監管的一種垃圾分類系統。
居民使用了粵能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因為優秀的使用體驗,讓垃圾分類成為一件快樂的事,習慣得以迅速培養起來,在智能監督和獎勵體制下可以很好地把垃圾分類生活長效保持。
政府部門使用粵能垃圾分類系統,可以實時考核垃圾分類的效果,了解居民垃圾分類的參與率、投放正確率和垃圾分類減量率等指標,同時可以監管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全部流程,執法有依,獎勵有據,還可以減少垃圾分類的持續投入;
運營企業使用了粵能垃圾分類方案,可以大大降低垃圾分類運營成本,增加再生資源的銷售收入,并通過粵能系統平臺產生居民生活服務的衍生收入,使項目得到可持續經營。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