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這件“小事”如何持續
近些年來,垃圾分類一直是當下Z熱門的話題,越來越多人加入到垃圾分類的隊伍中。垃圾圍城、垃圾焚燒、堆肥、二噁英、微塑料、骨瘦如柴的北極熊、綿延數公里的帶、的危害、可回收垃圾高昂的回收成本。正在嚴重侵蝕我們的生存環境,垃圾分類是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也是避免“垃圾圍城”的有效途徑。
垃圾分類不是一勞永逸,一個漫長而且要花長時間持之以恒的過程,但是我們不應該覺得艱難漫長就不去做,不去堅持。垃圾分類也是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有效方法。能夠使居民學會節約資源、利用資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個人素質。垃圾分類是新時尚居民“ 養成 ”新習慣。
定時定點分類投放
定時定點是一種新的垃圾分類管理模式,是將大量的、分散的垃圾桶撤除,合并放置在專門的點位,實現垃圾分類桶精準投放、集中管理。
現場監督,分類準確率高。督導員每天定時定點上崗,引導居民正確進行垃圾分類和投放,進行監督管理,在桶邊教導、在桶邊檢查,對提高垃圾分類的準確率發揮了積極作用。
以往,每個樓層放置垃圾桶后,不僅氣味難聞,而且老鼠、蒼蠅、蚊子、蟑螂較多,社區環境較差。撤桶并點分類投放后,居民們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投放垃圾,減少了大量分散的垃圾收集點,公共環境衛生保潔,從整體上改善了社區環境。
存在的主要問題
居民的參與度不高,垃圾分類投放涉及千家萬戶,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原有的投放習慣一時難以改變,導致居民們的參與率不高。定時定點要求上午和晚上兩個時段進行投放,而到定點時間點之后把垃圾桶放置在投放點內,到時間后再把垃圾桶撤走。
社區是復雜的,一些人員結構單一的社區相對容易“定時”,但一些人員構成復雜的社區很難做到這一點。比如一些生活下班較晚的上班族,晚上回到家很容易錯過投放時間。“定時”造成其生活不便,會引起反對情緒。
長時間靠督導員定時定點指導進行二次分揀,居民會變“懶”。一旦督導員不在崗,容易形成成亂分類或干脆不分類。
垃圾分類這件“小事”如何持續
粵能環保模式“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利用物聯網+互聯網融合技術,實現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是按照正確的規范對垃圾進行分類投進、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對居民普及垃圾分類常識也十分有幫助。跟傳統“定時定點”投放相比較,極大地提高了生活垃圾在收集過程中的資源回收利用率,從前端分類到末端收運全覆蓋,高質量保障垃圾全程分類。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平臺,以及大數據云計算,對垃圾分類進行系統化的管理。
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既有完備的功能,又能讓垃圾分類運營商容易管理,既讓用戶的垃圾分類行為易于操作,又貼合垃圾分類的實際運營需要,具備基本資料、垃圾分類數據、商城運營、設備管理、收運管理、新聞資訊等多個板塊。涉及宣傳、分類、督導、消費、收運、管理、統計等功能,相互結合下,將垃圾分類運營完整閉環。另外智能回收箱擁有人臉識別技術,內置稱重系統,后臺實時監測桶內垃圾重量,滿載自動停用設備并自動發送清運信息給收運單位及時清運。全天候監控抓拍居民投放分類情況,對分類不正確的用戶進行宣教督導,用人工智能代替在崗督導員,極大地節省了人工成本。用戶識別系統可追溯到用戶的投放數據,方便數據分析。
垃圾分類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循序漸進才更科學。垃圾分類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將分好的垃圾投放到分類垃圾桶內,再進行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需要久久為功、全民參與、持續開展。智能垃圾箱帶來更多體驗和互動到讓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將分類的意識轉化為自覺的行動,持續方能成習慣。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一次性雨衣——方便帶來的污染不能視而不見 2022-05-22
- 重視“白色污染”,多虧有它 2022-05-24
- 所謂“白色污染”有哪些危害 2022-09-12
- 兩部委出臺管理辦法-明確五類經營者禁止、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2023-05-27
- 智能讓垃圾箱變身“環保衛士”解決“白色污染” 2023-11-21
- 起風了,廢舊塑料瓶也能跟鋰電池掛上鉤,垃圾再次成寶貝 2023-03-31
- 塑料垃圾的命運 2021-10-06
- 重視垃圾分類,減少垃圾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保護海洋的第一步 202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