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能產生多少生活垃圾
每天一起床,我們就開始在制造,但你知道,你的一天會產生多少垃圾嗎?相信沒有人仔細數過,我們不妨來數數看。
早上7點起床后,我們第一時間是不是要刷牙洗臉,通常情況下,牙刷毛巾建議至少每3個月換1次,夏季或者是梅雨季節,可能要更換得更勤一些。廢棄的牙刷是屬于其它垃圾,普通的塑料牙刷都是其他垃圾,要投放到灰色其他垃圾桶里。因為牙刷和人體曾經親密接觸,牙刷前端的成分并不是塑料,所以這一類復合型材料都是其他垃圾。舊毛巾也是其他垃圾,舊毛巾雖然是織物類,但是與其他的舊衣服是不同的,使用過的毛巾通常帶有大量的細菌物質,沒有可回收利用價值,所以屬于其他垃圾,需將其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中,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8點吃早餐,通常會在早餐店購買豆漿包子,會產生一些塑料袋和紙杯,這也是屬于其它垃圾,當然,建議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最好在早餐店吃完再走,這樣也環保。
9點上班,辦公場所最常見的莫過于各種紙類了,過期報紙、臺歷、快遞紙箱、A4紙、用過的筆記本,這些可都是可回收資源哦;簽名開會做筆記用完的筆漸漸堆成小山,膠水、橡皮擦、拆下的訂書釘、回形針、用過的面巾紙是其他垃圾;茶葉渣、剩飯剩菜這些是屬于廚余垃圾;像廢舊的墨盒、長期看電腦眼睛難受,滴個眼藥水潤潤后用完的眼藥水瓶、提神醒腦的風油精、使用過的創可貼這些是屬于有害垃圾。
18點下班后,會去超市買菜做飯,這個時候建議自備帆布袋,禁用不易降解的塑料袋,還可能會產生一些廚余垃圾,比如殘葉、剩飯剩菜等;又可能會順便去拿寄存的快遞,快遞盒是屬于可回收利用的哦。
據有關數據統計,每人每天大概能制造1.2公斤的垃圾,一年的話就是1.2*365=438公斤,而我國又是人口大國,簡單的傳統處置法已經難以為繼,越來越多的城市陷入“”的困局。所以可想而知,如果喪失了垃圾處理能力,后果不堪想象,那么生活垃圾處理路在何方呢?
深圳粵能環保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結合了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識別,能夠快速的讓用戶對垃圾進行分類,在使用上也非常人性化,對于老人家和小朋友可以使用低碳IC卡來識別開門投放。其次能給社會、經濟和生態三方面帶來一定的效益。據了解,社會對于垃圾的處理成本達1530.7元/噸,人均甚至達到480.5元/年,使用智能垃圾收集亭項目后可節省這筆高昂的社會成本支出;還可以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有用的物資,如紙張、塑料、織物、玻璃、金屬等從垃圾中分離出來,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提高垃圾資源利用水平,又可以減少垃圾的處理量;另外能夠提高垃圾分揀人員的功率,因為垃圾投放箱的回收量到達80%之后,會有短信發給收運人員提示收垃圾,這樣垃圾分揀管理員就無需時刻盯著垃圾分類箱看是否滿了沒有,能夠用這個時間去清理其他的。最后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環保生態意識,能夠集中全民力量為環保事業做出努力與奉獻。
垃圾要分類,粵能是必備。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月圓人團圓,垃圾分類記心間 2024-09-14
- 國慶出游,別讓垃圾亂扔成為風景中的“敗筆” 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