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從何而來?暴雨背后的原因竟和它有關!
近日,關于河南的詞條頻頻登上各大平臺熱搜前茅,這場暴雨自7月17日就已經開始了。
7月17日以來,河南出現持續性強降雨天氣,這是一場“超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雨下得有多大?根據氣象局消息,從17號到20號,鄭州三天內,下了往年一整年的雨量。或者更直觀一點,有網友將一小時200mm的降水量用西湖做單位衡量︰相當于1小時內往鄭州灌進了150個西湖。房屋倒塌、車輛被沖走、地鐵站被淹、高鐵站積水齊胸……
截止目前為止,河南的特大暴雨已造成12人死亡,緊急轉移避險的人數更是多達十萬人以上。這場如此極端的特大暴雨,給河南帶來了千年一遇的嚴峻考驗。
百因必有果
這場極端大暴雨正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報應數百年前,人類走向了工業發展的道路,開啟了全新的科技時代。不可否認,“科技改變生活”,強大的科技力量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影響。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如“白色污染”、“溫室效應”等等。這正是因為工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不斷增加了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從而導致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
溫室效應的日益嚴重帶來的是全球氣溫不斷升高,這使得南北兩極的冰川不斷融化,地球出現了很多極端的氣象變化:從來不暴雨的地方出現了千年一遇的極端暴雨,從來沒下雪的地方下起了大暴雪,從來不干旱的地方出現了干旱,氣溫從來不超過30攝氏度的地方連續爆出40度高溫,從來沒有蝗蟲的地方出現了戰斗力極強的蝗蟲群,從來沒有過的新冠病毒,超強臺風、泥石流……
回歸這次河南特大暴雨,根據專家解釋,造成本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臺風“煙花”雖距離我國還有一千公里,但卻是本次河南暴雨的“直接兇手”之一。
在臺風“煙花”和副熱帶高壓的氣流引導下,大量水汽通過偏東風不斷從海上運輸到陸地,最終在河南上空集結成大暴雨。
地形
偏東氣流在河南遇到太行山和伏牛山后,在山前出現輻合抬升,地形導致降雨范圍集中,雨勢更強。
大氣環流
大氣環流形勢穩定,導致降雨持續時間長。目前只有等臺風“煙花”更靠近我國后,環流形勢出現調整,截斷水汽來源,河南的雨才能停。
看完專家的解釋,很多人都會認為,就是因為臺風“煙花”,才造成了本次的河南大暴雨,這就是一場很正常的自然災害。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我們仔細思考一下背后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和人類是密不可分的。
在沒有進入工業發展以前,在夏季也是會有臺風的發生,但那時的臺風次數并不多,強度也不會像近幾年的臺風一樣強度那么大。直至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后,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了溫室效應的加劇,全球氣溫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不斷升高,不斷升高的氣溫導致了臺風的發生越來越頻繁,強度也隨著氣溫的升高越來越大。臺風強度越大就會造成更加猛烈的降雨,從而引發更嚴重的洪災。
引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上的原話
“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個有機組成部分,應當同等重視。減緩是一項相對長期、艱巨的任務,而適應則更為現實、緊迫,對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
這次河南特大暴雨,從表面上看是由于臺風造成的,而這場特大暴雨背后的原因,是人類自以為自己無所不能,主宰萬物的“輕敵”,是人們對生態的破壞點起的一把火。這把火,最終燒到了自己。要知道,生態循環,日積月累,必將崩盤,最終受害的,是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可怕的是,我們正在一點一點累積著這一切。
這次特大暴雨也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再一次警示!警示我們,光有口號是不夠的的,還要有行動,是時候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家園。
我們應該開始行動了,為地球,也為我們自己,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多使用環保的循環餐具;減少使用塑料制品,做好;保護環境、珍愛自然,也是珍愛我們自己。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