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垃圾分類,減少垃圾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保護海洋的第一步
在地球,有一半的生物在海洋中生存,并且,海洋還為地球提供約一半的氧氣。但海洋問題存在已久,僅塑料垃圾就數量龐大。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發布的消息,“每年都有多達1200萬噸塑料垃圾最終流入海洋,預計至2040年將增加兩倍。”
約94%存在于海洋底部,人類如果想徹底地清理海洋垃圾,無論從消耗時間、費用、安全性還是技術難度來說,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隨著人類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垃圾也越來越多。這些垃圾不僅會污染空氣和土壤,還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海洋生態環境。這些垃圾堆積在海洋中,對于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破壞,如何減少垃圾對海洋的危害,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難題。
海洋垃圾不僅會造成視覺污染,還會造成水體污染,造成水質惡化。
海洋中最大的塑料垃圾是廢棄的魚網,它們有的長達幾英里,被漁民們稱為“鬼網”。在洋流的作用下,這些魚網絞在一起,成為海洋哺乳動物的“死亡陷阱”,它們每年都會纏住和淹死數千只海豹、海獅和海豚等。其他海洋生物則容易把一些塑料制品誤當食物吞下,例如海龜就特別喜歡吃酷似水母的塑料袋;海鳥則偏愛打火機和牙刷,因為它們的形狀很像小魚,可是當它們想將這些東西吐出來返哺幼鳥時,弱小的幼鳥往往被噎死。塑料制品在動物體內無法消化和分解,誤食后會引起胃部不適、行動異常、生育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海洋生物的死亡最終導致海洋生態系統被打亂。
塑料垃圾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廢棄塑料會纏住船只的螺旋槳,特別是被稱為“魔瓶”的各種塑料瓶,它們會損壞船身和機器,引起事故和停駛,給航運公司造成重大損失。浩瀚南海碧藍的海水,潔白的沙灘,良好的生態,令人心碎。然而,快餐盒、塑料袋、漁網等海洋垃圾不時漂浮于海面,污染了美麗的南海。
垃圾分類是保護海洋環境的第一步。通過垃圾分類處理,能夠有效控制垃圾產生的數量和種類,并將可回收、可再利用的廢棄物品分開處理,減輕其對環境帶來的壓力。垃圾分類后的可回收物品如紙張、玻璃、金屬等可以再次加工利用,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而生活垃圾中不能降解的有害垃圾,如電器、熒光燈、電池等物品,也要得到正確的處理并丟棄在指定的地方。這種分類、清理和處理的方式可以保護海洋不受垃圾污染。
海洋垃圾清理是指對海洋中堆積的垃圾進行整體清理和治理。由于全球海洋面積較大,而且垃圾數量越來越多,所以海洋垃圾清理面臨巨大的挑戰。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海洋垃圾清理方法:
1.機械清理:這種方法需要借助船只或其他工具將垃圾從海中撈出。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一些專門的清潔設備,如"海洋收拾者"和“塞瓦氏清潔器”,它們能夠自動化地識別和清理海洋中的垃圾。
2.生物降解:這種方法利用微生物和藻類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特性,加速垃圾的分解過程。不過,由于分解過程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有毒物質,所以需要考慮降解后的影響。
3.網狀屏障:這種方法是在海洋表面放置一些網狀屏障,可以有效地阻止浮動垃圾進入海洋深處,并將其捕捉。
以上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清理海洋垃圾,但最好的方法是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垃圾分類、減少包裝材料使用等措施,以減少垃圾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
粵能環保研發的智能垃圾分類房,是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與垃圾桶的結合,利用物聯網、互聯網融合技術,實現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智能垃圾垃圾箱主要通過云平臺、微信平臺可手持終端,通過GPRS、GPS,將智能垃圾箱的位置信息、重量體積數據,實時傳送到指揮環衛指揮中心,通過智能技術手段實施垃圾分類投放、回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目標的達成。使垃圾做到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確保垃圾分類效果。
垃圾雖小,卻牽著民生,連著文明。垃圾分類,使城市更加干凈整潔,讓環境更美、更綠、更宜居,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也是邁向更可持續、更文明的生活,非常重要的一步。
今后,智能垃圾分類設備,或將成為垃圾分類成果的決定性走向!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安徽印發方案:2025年全省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 2023-07-03
- 垃圾分類與鄉村振興,構建可持續的綠色鄉村 2023-08-21
- 沈陽市積極推動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 2023-09-28
- 獨特的蟲子居然是塑料垃圾的“天敵” 2023-07-09
- 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 2023-10-10
- 塑料垃圾觸目驚心,減塑撿塑任重道遠 2023-06-28
- 智能讓垃圾箱變身“環保衛士”解決“白色污染” 2023-11-21
- 重磅!日本研究證實云層中存在微塑料 2023-10-13
- 粵能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環境保護的新衛士 2024-01-31
- 塑料污染治理“再下一城” 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加速搭建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