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地球日——眾生的地球
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海子
第54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海報
來源:自然部教育中心
4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環保活動,旨在提高公眾意識并推動環境可持續性。今年的主題是“眾生的地球”(Earth4All)。
01、眾生的地球
the earth of all beings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也是我們的家園,但是,當下的地球一直受到各種威脅。大氣、土壤和海洋被各種化學物質和核材料所覆蓋;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人類之間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復雜系統;自然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發,導致自然災害頻繁發生。這些都是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威脅。
地球上有生命,可以沒有人類;人類存在于地球上,但地球卻不只屬于人類。人類是地球的主人,但不是地球的單一。
地球是所有生命共同的家園。所有動物都需要生存在地球上,而地球也需要所有生物共同維持其生態系統的平衡。所有生命都依賴于地球上豐富多樣和相互聯系的生態系統。
02、人類與地球
People and the planet
人類是地球的主人,是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每個人都對地球的健康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與環境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人類不斷地利用自己的能力,制造各種類型的工廠和設備,以滿足我們自身對資源、能源、食物等方面的需求。這導致了氣候變化、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這一點不容忽視。
在未來幾十年內,地球上許多地方可能會面臨嚴重的氣候變化問題,這可能會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增加,如干旱、洪水、颶風和極端熱浪等。未來幾十年內,全球海平面上升將比過去更普遍,這將對沿海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區構成嚴重威脅。氣候變化還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影響農業生產,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03、地球危機
Earth crisis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在2023年面臨著許多環境威脅。到2030年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進程,已經嚴重滯后。
生物多樣性急劇喪失:人類活動對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造成了極大的影響。2023年,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物種受到滅絕的威脅。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的《全球環境展望(GEO)第六次評估報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已經達到了危機級別。該報告指出,全球有超過1百萬個物種瀕臨滅絕,而生物多樣性的損失速度是過去10萬年的1000倍以上。
氣候變化:氣候變化是當前全球面臨的最大環境挑戰之一。世界氣象組織(WMO)在2022年11月發布的《2022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指出,近幾年隨著溫室氣體濃度不斷上升,熱量不斷累積,過去八年有望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八年。此外,2022年的極端熱浪、干旱和毀滅性洪水影響了全球數百萬人,并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事實上,全球變暖仍在繼續。2023年,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更多的自然災害,如洪水、干旱、熱浪等。
空氣污染:空氣污染是一種常見的環境問題,特別是在城市地區尤甚。《世衛組織空氣質量指南》的數據顯示,幾乎全球人口(99%)呼吸的空氣都超過了世衛組織的空氣質量限制,威脅著他們的健康。與此同時,空氣污染對人體造成損害的證據基礎一直在快速增長,證據表明許多空氣污染物即使水平很低也會造成嚴重的危害。2023年,預計將有更多的人口遷移到城市,因此,空氣污染的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緊迫。
水資源緊缺問題:全球水資源問題日益突出,2023年可能會看到更多地區出現水短缺的情況。同時,水污染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許多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根據2022年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首份《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目前,有36億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月面臨著供水不足的情況,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至50多億。聯合國水機制報告稱,2001年至2018年,74%自然災害都與水有關。2022年聯合國發布的《世界水發展報告》也顯示,在過去一百年中,全球用水量增長了六倍,并且由于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和消費方式轉變等因素,全球用水量仍以每年約1%的速度穩定增長。到2030年,全球將缺水40%。
海洋生態系統失衡:以海草床及其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為例,海草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六大洲159個國家的沿海地區,它們繪制出了一幅廣闊的“全球海草地圖”,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然而,自19世紀末以來,全球近30%的海草地區已經消失,全球至少有22種海草物種已消失。主要威脅包括城市、工業和農業徑流,沿海開發,疏浚,不受管制的捕撈和劃船活動,還有氣候變化。
垃圾問題:全球垃圾問題越來越嚴重,2023年可能會看到更多的地方出現垃圾滿溢和無處可放的問題。全球環境展望(GEO)第六次評估報告顯示,環境污染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風險之一,每年導致大約900萬人死亡。此外,電子垃圾、塑料垃圾帶來的風險尤為值得重視,該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產生5000多萬噸的電子廢物;全球每年會生產超過3億噸塑料,相當部分成了一次性用品產生的塑料垃圾。這些垃圾對于環境和健康都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世界地球日旨在提高公眾意識并推動環境可持續性。
“眾生的地球”意為:通過保護地球的方式來保護人類和所有生物,并幫助我們自己。
這些活動旨在通過提高公眾意識和改變個人行為來改善我們的環境。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也是我們的家園。但是,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各種威脅。大氣、土壤和海洋被各種化學物質和核材料所覆蓋;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人類之間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復雜系統;自然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發,導致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保護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我們需要采取積極的行動,對我們自己負責,對地球負責。
部分文字及海報資料來源: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綠發會
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老羅講分類 | 井岡山精神引領下的垃圾分類宣傳新策略 2024-03-07
- 《重慶市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方案》印發! 2024-01-17
- 粵能智能分類設備,有效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2023-12-21
- 月圓人團圓,垃圾分類記心間 2024-09-14
- 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 2024-03-15
-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踐行文明用餐光盤新風尚” --鹽田區開展“8.11光盤日”專項宣傳活動 2024-08-09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綠色生活,從垃圾分類開始 —— 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 2024-05-27
- 垃圾分類與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邁向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步驟 2023-12-29
- 粵能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環境保護的新衛士 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