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啟動,各省(區、市)均已制定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垃圾分類習慣加快養成。到2020年底,46個試點城市垃圾分類居民小區覆蓋率達到94.6%,回收利用率平均達到36.2%。2020年中央預算內投資73.7億元支持地方處理設施建設。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2.35億噸,無害化處理率達99.7%,農村生活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達90%以上,2.4萬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得到整治。
如今,垃圾分類在全國多地深入實施。然而,現實中一些居民還未參與到垃圾分類中,其中一個理由是:對自己的生活造成不便。為什么要搞垃圾分類?這個問題是現實和緊迫的。現在垃圾的主要處理方法是焚燒和填埋。垃圾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劇毒的二噁英氣體,污染大氣;垃圾填埋會產生毒性極強的滲瀝液,污染地下水源,而且會浪費大量的土地。而且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居住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焚燒廠和填埋場的新建項目越來越難得到周圍居民的認可,所以實行垃圾分類已經迫在眉捷。
垃圾分類是標準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垃圾分類的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分類投放環節,是垃圾分類的源頭,大家要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點定時分類投放,尤其要避免廚余垃圾混裝、有害垃圾亂投等問題。分類運輸環節,要科學設定分類收集運輸的時間、線路、點位,既要做到封閉運輸,升級硬件設施、優化轉運流程,保證運輸過程中的密封性,避免垃圾沿途撒漏造成二次污染,又要做到分類運輸,避免混裝混運、各類垃圾混作一團。分類處理環節,要完善處理工藝、加強全過程監管,確保垃圾真正得到分類處理,同時積極推廣社會資本參與垃圾分類處置的好經驗,把有用的垃圾用起來,把有害的垃圾處置到位,讓這些放錯地方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一、分類投放
生活中的垃圾可以被分類四大類,分別是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
二、分類收集
健全配套設施,加強監督管理,根據生活垃圾產生量和類別,合理布局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等設施設備。
三、分類運輸
完善分類運輸系統,分好可別“一車端”。根據收集需求配足分類運輸設備,實現廚余垃圾與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開,確保有害垃圾單獨收運;建立高效的分類運輸系統。
四、分類處理
1、玻、金、塑、紙、織物通過分揀,進入再生資源循環體系,回收再利用;
2、有害垃圾采用收運暫存,到一定數量后送當地指定固費工廠做無害化處理;
3、廚余垃圾通過分揀,與其他垃圾嚴格細分,送當地廚余垃圾處理廠處理;
4、其它垃圾收運至焚燒場或填埋場處理;
5、大件垃圾收運至大件垃圾處理廠,經破碎、拆解,分出可回收和其他垃圾分別處理。
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垃圾分類行業快速發展,智能垃圾桶對于垃圾分類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利用人工智能與互聯網平臺相結合實現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各項流程智能監管。智能垃圾桶的后臺管理也非常規范,可以實施監控每個垃圾箱的擺放位置、垃圾投放量等。實時監測垃圾桶狀態,包括垃圾桶定位、丟失、使用狀態等,數據信息定時上報。
粵能智能垃圾桶使用流程:居民在家中對各類可回收物和垃圾分類存放—多種身份識別方式(綠色生活APP、低碳IC卡、銀行卡、人臉識別、小程序、垃圾袋二維碼等)—智能回收箱窗口開啟—按圖文對應分類投放—設備自動稱重—按投放類別重量計算積分轉入居民賬戶—末端消費(直接提現、網上商城購物、指定消費點POS機消費購物、禮品兌換機上兌換禮品),簡單易操作,居民們第一次掃碼成功投放后,以后再來投放垃圾便可以很方便使用該智能系統。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國標發布 202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