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謝茹:回收利用1噸廢塑料可節省3噸石油,放錯地方的“寶藏”該怎么用?
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寶藏”。塑料作為一種重要的基礎材料,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給環境治理帶來巨大挑戰。我國高度重視塑料污染治理工作,2008年6月1日國家“限塑令”正式實施,2020年以來又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盡管塑料污染治理取得積極進展,但由于成本、技術、習慣等方面原因,以及無處不在的廣泛運用,治理成效不盡如人意。本身不是污染物,具有性和環境性雙重屬性,加強塑料污染治理,需著眼全鏈條各環節,做好“減量、再用、共治”的高質量治理工作。
多管齊下促減量
堅持堵疏結合、標本兼治,促源頭生產和使用減量。要從嚴監管減量。嚴厲打擊違規生產超薄塑料袋、超薄農膜及含塑料微珠日化產品的黑作坊,嚴防國家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流入市場。加強餐飲、商超、快遞、外賣及電商平臺等重點行業專項治理,督促經營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要加強替代減量。政府與市場相結合,引導可降解塑料產業合理布局,在稅收、融資等方面加大對發展可再生塑料、開發利用可降解塑料資源的廢舊塑料綜合利用行業支持,出臺可降解制品指導目錄。對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消費者和企業征收附加消費稅,或推動塑料定價、將塑料的負面外部性體現在塑料價格中,鼓勵替代材料使用。要技術支撐減量。推行塑料制品綠色設計,提升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加強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產品研發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升替代材料、產品質量和性能。強化標準和監測能力建設,出臺可降解塑料制品強制性標準和標識,規范應用領域,嚴查虛標偽標行為,減少可降解塑料應用場景濫用及低效應用開發。
多措并舉促再用
塑料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不僅可解決污染問題,而且能實現“變廢為寶”。據測算,每回收利用1噸廢塑料可節省3噸石油,與使用原生資源相比,減少了45%的污水排放和60%至70%能耗。我國每年回收利用塑料1600萬至1900萬噸,與年產1億多噸塑料相比,仍有巨大潛力和空間。要推進垃圾分類。加快完善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轉運、處置體系,推動塑料垃圾有效分類,提高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和無害化處置水平,大幅減少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和環境泄漏量。要推進規范回收。建立完善廢舊物品循環利用體系,合理布局廢舊物品回收站點。發揮基層供銷合作社網絡優勢,持續推動廢舊農膜、農藥包裝物等廢舊農用物資應收盡收。要推進再生利用。培育發展廢舊塑料循環利用新模式、新業態,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和工藝,支持再生利用項目建設,推動廢舊塑料回收利用行業聚集化、規模化、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清潔化發展。
多方聯動促共治
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多方參與共治。要強化依法治理。鼓勵有條件的省市區出臺地方條例,適時推動國家層面出臺禁限塑法律法規,嚴格界定特殊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范圍,明確生產、銷售和使用者的法律責任,強化約束力和懲戒力。要強化部門協調。進一步完善協調推進機制,明確重點領域禁限塑工作牽頭部門,解決商務部門負監管責任卻無執法隊伍和執法權問題。深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健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況報告制度。持續開展治理聯合專項行動,突出問題移交生態環保督察。完善考核評價,將塑料污染治理納入地方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壓實地方責任。要強化全民參與。加強媒體宣傳和科學知識普及,引導公眾自覺履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義務,對各類替代產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對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塑料制品主動說“不”。開展綠色學校創建,強化中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從小樹牢綠色環保意識。強化機關企事業單位引領示范作用,將綠色消費納入精神文明創建重要內容,讓禁限塑成為良好社會風尚。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重慶市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方案》印發! 2024-01-17
- 塑料垃圾回收:構建可持續環境的關鍵步驟 2024-07-29
- 垃圾分類與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邁向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步驟 2023-12-29
- 粵能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環境保護的新衛士 2024-01-31
- 廢物回收華麗變身,有效助力凈零排放 2023-12-20
- 粵能智能分類設備,有效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2023-12-21
- 智能讓垃圾箱變身“環保衛士”解決“白色污染” 2023-11-21
- 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 2024-03-15
- 月圓人團圓,垃圾分類記心間 2024-09-14
- 塑料垃圾是寶藏?垃圾分類回收再生新策略!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