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有新意見了!
日前,《關于高質量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置體系綜合提升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印發,為進一步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提出了新標準、新要求。
《意見》明確:
2023年農村生活垃圾和綜合提升覆蓋的自然村比例達到50%;
2024年覆蓋比例達到70%;
2025年覆蓋比例達到90%。
力爭經過三年的努力,到2025年底,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置體系更加優化,基本形成“全程分類全覆蓋、分類收運全覆蓋、回收網絡全覆蓋、資源利用全覆蓋、數字監管全覆蓋”。
浙江接下來要完成哪些主要工作任務?
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
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聯動機制以及物業企業、環衛部門、志愿者和居民等協同推進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機制。
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投放體系建設。建立操作簡單、方便易學、管控有效的農戶分類機制,解決農戶愿分、會分、準確分的問題。
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標準體系。持續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和再生資源回收品種目錄。
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建設
合理配備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車輛。增加易腐垃圾專用收運車輛配置,提高新能源收運車輛比例,并接入智慧監管系統。杜絕“先分后混”“混裝混運”。到2024年底,“拋、冒、滴、漏”不合格運輸車輛全部完成升級改造或更換,到2025年底,所有的分類收運車輛實現車載定位、轉運實時監控等全覆蓋。
加強農村生活垃圾中轉站建設。到2024年底,所有老舊中轉設施完成提標改造。到2025年底,全省所有農村均建有設施齊全、功能完備、清潔環保、管理規范的收集點。
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線路。科學設置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清運專線,推行定時定點與預約相結合的收集模式。推行專桶專用、專車專收、專線轉運,建立“不分不收、不分不運”倒逼機制和行業自律監管機制。
加強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提升
合理布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處理站點。科學測算相適應的服務區域、人口和垃圾量,適度集中,保證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點覆蓋范圍最優化。
抓好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點迭代升級。全面排查評估現有易腐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點設施運行狀況,對于成肥(產出物)質量不達標的設施,要加快推進設施升級改造。迭代升級第一輪資源化站點。科學選擇處理技術路線。提高易腐垃圾成肥質量。進一步加強設施設備檢查檢測,確保外排廢水、廢氣、廢物符合相關業內標準。建立健全易腐垃圾肥料化產物施用技術規范和標準。
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再生循環體系建設
完善回收網絡。鄉鎮和農村按照2000戶居民設置1個回收站(點),并合理配備回收設施和管理人員。設置廢舊物資交換交易平臺。到2024年底農村回收站點覆蓋面達80%,到2025年底達100%。
創新回收模式。開展農村生活垃圾細化品種定向回收;針對小家電、手機等,鼓勵生產、銷售企業承擔回收處理責任;針對過期藥品等,鼓勵農村醫療服務機構建立過期藥品回收網點。
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到2024年底,全省培育農村生活垃圾再生回收企業60家;到2025年,全省培育有實力的農村生活垃圾可再生資源回收企業100家以上。
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數字監管體系建設
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過程信息管理系統。構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資源一圖展示。推進接入浙江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數字化平臺,打造農村生活垃圾全鏈條信息化監管網。
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儲運處全流程監控系統。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產生與收運處置各環節緊密銜接的全流程監控機制。建立健全成肥(產出物)管理清單制度。
建立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臺。到2025年,“互聯網+可再生資源回收”模式全覆蓋。
《意見》還明確,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置體系建設納入生活垃圾治理、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共同富裕、生態文明建設、文明城市、美麗浙江、健康浙江等考核內容。加大考核力度,對工作成績明顯的予以表揚,對落實不力的予以通報。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粵能模式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 2022-01-19
- 生活垃圾分類全面提速增質,成效初顯 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