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循環經濟還得靠“它”
在人口眾多、相對不足情況下,污染日益嚴重,但我國目前的整體垃圾處理能力還遠遠不夠,各地垃圾處理設施也遠遠不足,垃圾不僅侵占了大量的土地,還導致土壤、水體、大氣受到了嚴重污染,目前為止仍然還有城市采用露天堆放,對環境已經造成嚴重破壞,而在垃圾分類、垃圾清運、處理能力等方面,目前我國還存在著較大缺口。發展循環經濟是破解中國資源環境約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也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面對日益嚴峻的塑料污染問題,我國不斷加強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和利用,積極發展塑料循環經濟,從生產、消費、流通、處置各環節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構建從塑料設計生產、流通消費到廢棄后處置的閉合式循環發展模式。
2021年我國廢塑料材料化回收約1900萬噸,材料化回收率達到31%,是全球廢塑料平均水平的1.74倍;廢塑料回收利用產值達到1050億元,同比增長33%,并且實現了100%本國材料化回收利用。預計到2025年,我國塑料廢棄物材料化和能源化利用率之和將穩定在75%以上。
循環經濟的建設包括哪幾個方面
1.從源頭減量,這是非常重要的。盡可能少使用不可再生的資源,包括減少能量的投入。
2.在生產過程中提高資源的轉化效率。
3.廢物的資源化。實際上就是把廢棄物變成生產品又回到源頭作為原材料。
在回收環節,雖然塑料制品可以再生,但是收集、運輸、清洗環保成本太高,難以獲得利潤;一些塑料制品因為價值低,回收端難以或者不愿意回收。在政策支持方面,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將回收市政廢棄物所需的成本向塑料生產者延伸,所收取的費用用于資助前端回收環節,提升專門回收塑料制品的積極性。在源頭環節,消除不必要的塑料包裝,除去塑料包裝中的不利因素,從而減少全社會塑料的使用與廢棄總量。
塑料制品的循環利用與城市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未實現有效銜接。國內生活垃圾分類系統普遍比較簡單,未設立獨立的塑料垃圾收集桶,塑料垃圾的專門收集往往需要投入專門的人力。需要垃圾分類體系在社區適當的地點集中增設塑料、紙張、金屬、玻璃等類別的垃圾桶。可以鼓勵社區居民投放塑料袋裝生活垃圾,在餐廚垃圾處理基地、其他垃圾處理基地通過機械化方式集中統一回收塑料袋,既方便居民投放垃圾,也破解垃圾投放環節回收塑料袋的難題。
在生活垃圾分類時,所有的可降解塑料制品未必能與傳統的塑料制品分開并且分類處置;可降解塑料是有降解條件的,未必所有的可降解塑料制品都可以在自然環境或者廚余垃圾中得到完全降解;每個用戶手中可能有一些廠家生產的各類可降解塑料制品,但不同企業生產的各類可降解塑料制品的降解條件、降解時間未必是一致的,他們在終端未必能得到一體化科學有效處置。
智能垃圾箱就是那個“它”,綠色循環經濟還得靠“它”,智能垃圾箱能與城市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實現有效銜接,智能分類設備可以做到對垃圾更為精細化的細分,將有價值的可回收物按照類別提前分揀出來,降低了二次分揀的人力成本,提升了分揀效率,確保了源頭分類的精細化。智能垃圾分類箱擁有大容量的體積,可以容納更多的垃圾。此外,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可內置高科技,當智能垃圾分類設備與終端設備通過物聯網接軌之后,管理員在手機APP就能看到滿桶監測。及時做出工作調整,并有照明、大屏宣傳等功能,智慧化的操作方便了居民的使用。智能垃圾分類箱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方便居民隨時來定點投放垃圾,管理員不需要一直在設備附近,通過巡檢來確定居民分類的準確性。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應用于垃圾分類上,智能垃圾分類箱在垃圾分類源頭減量上率先實現綠色循環經濟,把守垃圾分類最重要的環節也是至關重要的,守護好“第一關”垃圾分類準確率為后續垃圾轉運,垃圾處理提高效率。同時,也是解決資源相對不足情況下,垃圾治理難題的主要手段,可以實現垃圾分類減量化,提高垃圾經濟高效處理;同時也是提高再生資源資源化收回率的可行路徑,是我們生活垃圾的一道“守護墻”。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 2024-03-15
- 《重慶市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方案》印發! 2024-01-17
- 粵能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環境保護的新衛士 2024-01-31
- 垃圾分類引領鄉村新風尚,鋪就綠色鄉村之路 2024-02-07
- 深圳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 2024-04-16
- 垃圾分類與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邁向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步驟 2023-12-29
- 表情包文化與環境影響:一場無聲的生態對話 2024-08-16
- 粵能智能分類設備,有效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2023-12-21
- 廢物回收華麗變身,有效助力凈零排放 2023-12-20
- 月圓人團圓,垃圾分類記心間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