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首次!今冬可能出現“三重”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相關報道登上熱搜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已經持續較長時間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會延續到今年年底或更久,這將是21世紀首次出現“”事件,即北半球出現連續三個拉尼娜冬季。
世界氣象組織網站發布的相關數據報告
所謂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實際上拉尼娜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英國《自然》雜志6月發文警告說,更多拉尼娜事件將帶來多方面影響,如增加東南亞發生洪水的概率,增加美國西南部發生干旱和山火的風險,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形成多種颶風、氣旋和季風模式,以及引發其他區域的天氣變化。
那么,今冬可能出現的“三重”拉尼娜事件意味著什么呢?
世界氣象組織8月預測顯示,當前的拉尼娜事件可能會在未來6個月內持續,持續到2022年9月至11月的概率為70%,持續到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的概率將逐漸下降至55%。當前拉尼娜事件始于2020年9月,隨著2022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信風增強,熱帶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條件有所加強,影響了溫度和降水模式,加劇了世界不同地區的干旱和洪水。
拉尼娜事件和厄爾尼諾事件一般每兩到七年發生一次,中間有中性年。厄爾尼諾事件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水溫度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氣候事件,拉尼娜事件則與之相反,指該區域海溫連續一段時間低于正常年份溫度。如果厄爾尼諾事件很強,就可能導致后續拉尼娜事件持續兩年甚至三年。
北半球出現連續兩個拉尼娜冬季很常見,但連續三個比較少見。自1950年以來,持續三年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僅發生過兩次。但不同的是,今冬可能出現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并不是發生在強厄爾尼諾事件之后。
冰封城市想象圖
圖源網絡,侵刪
甚至有網友表示:伴隨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冬季平均氣溫顯著降低,地球或會重回大冰期!實際上人類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冷暖氣候特征在大冰期的交替出現,使人類在這一時期也經歷了身體上和文化上的變化,祖先的遺骸和滅絕動物的骨骼一起在多地被發覺。
每個拉尼娜事件帶來的影響不盡相同,這取決于事件的強度、發展的時間以及與其他氣候模式的相互作用。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在最近的拉尼娜事件預測公報中表示:“非洲之角地區和南美洲南部日益惡化的干旱具有拉尼娜事件的特征,東南亞和澳大拉西亞地區的超常降雨量同樣如此。最新的拉尼娜事件變化不幸地確認了區域性的氣候預測,即非洲之角地區的毀滅性干旱將惡化并影響數百萬人。”
英國《自然》雜志6月發文警告說,更多拉尼娜事件將帶來多方面影響,如增加東南亞發生洪水的概率,增加美國西南部發生干旱和山火的風險,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形成多種颶風、氣旋和季風模式,以及引發其他區域的天氣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厄爾尼諾事件和拉尼娜事件是地球氣候系統的重要驅動因素,但不是驅動因素。盡管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拉尼娜事件持續存在,但估計其他地方9月至11月海平面溫度仍普遍高于平均水平,這將導致包括北半球許多地區在內的陸地地區溫度高于正常水平。
塔拉斯說:“持續三年的拉尼娜事件是特殊的,它帶來的降溫影響暫時減緩了全球氣溫的上升,但它不會阻止或扭轉全球變暖的長期趨勢。”
據聯合國有關報道,到2100年為止,全球氣溫估計將上升大約1.4-5.8攝氏度。全球變暖帶來的災難性后果,有諸如冰川,凍土面積的削減,干旱、洪澇災害,海平面上升、沙漠化擴張,及其帶來的物種滅絕性危機。
為了有效阻止全球變暖的危機,1992年聯合國專門制訂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公約表明,聯合國將聯合各方之力,有效控制二氧化碳及其他氣體對環境帶來的危害性影響。
要求降低各國碳排放量,并提議請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及欠發達地區實施減碳政策的落地,轉讓相關技術與信息。組織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并先后提出了保護臭氧層等相關措施。
粵能垃圾分類,助力減碳政策
為什么我們要做垃圾分類來進行碳減排呢?從資源利用角度來看,若垃圾不進行分類和回收,會造成大量資源浪費。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00萬噸廢鋼鐵和600萬噸廢紙沒得到再次利用,而每年會有60多億只廢棄干電池被隨手丟棄,其中總共含7萬多噸鋅和10萬噸二氧化錳。如果進行回收再利用,將會節省多少資源,會降低多少資源制備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
粵能環保通過承接垃圾分類運營項目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分類宣傳推廣、分類基礎設備設施的配置和建設,以及后期項目的管理運營。垃圾分類項目建設主要包括:分類辦法制定及分類收集與運輸處置體系規劃;分類垃圾收集容器的配置;智慧分類平臺的建設;分揀中心的建設。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拉尼娜”或將來襲,極端天氣頻繁給與我們警示! 20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