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跡政策助力垃圾分類,擁抱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全球變暖是由于人類碳排放量過多造成地球氣候變化的結果。隨著社會工業化的高速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人類的活動,也因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當前的問題所在。垃圾分類是綠色低碳生活的基礎,通過將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分類投放,可以有效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實現資源的再利用和。每個人都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做起,踐行的理念。
為什么我們要做垃圾分類來進行碳減排呢?從資源利用角度來看,若垃圾不進行分類和回收,會造成大量資源浪費。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00萬噸廢鋼鐵和600萬噸廢紙沒得到再次利用,而每年會有60多億只廢棄干電池被隨手丟棄,其中總共含7萬多噸鋅和10萬噸二氧化錳。如果進行回收再利用,將會節省多少資源,會降低多少資源制備過程中產生的CO2和其他污染。
對于個人碳減排,生活中垃圾分類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在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按照其成分、屬性、利用價值、對環境的影響及現有處理方式、要求,進行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并進行分類處置、回收利用的過程。節能減排是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舉措。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可以選擇節約用水、合理使用電力、選擇綠色出行等方式,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促進可持續發展。
對于社區而言,用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主要分類別收集紙類、玻璃、金屬、塑料、塑料瓶等常見的可回收資源,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擁有人臉識別,內置承重系統,后臺實時監測桶內垃圾重量,滿載自動停用設備并自動發送清運信息給收運單位及時清運。用戶識別系統可以追溯到用戶的投放數據,方便數據分析。
垃圾分類是一種 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垃圾處理效率的方式,從而減少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和其他環境污染。垃圾分類的同時,不僅減少了二氧化碳,未來還可以獲得碳積分進行變現垃圾分類的目的是減少垃圾產量,使垃圾的“質”與“量”更適于后續最終處置的要求。垃圾處理遵循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節約資金、節約土地和居民滿意等準則,因地制宜,綜合處理,逐級減量。有利于運輸和減少費用,進行壓縮處理;為了回收有用物質,加以二次分揀處理。如果采用焚燒或土地填埋作為最終處置方法的話,也需先對垃圾先作適當的分選等處理,讓終端處置更為有效。
碳足跡政策
1、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
政策名稱:《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發布時間:2021年10月26日
文件摘要:完善工業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建立重點企業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等標準,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積極參與國際能效、低碳等標準制定修訂,加強國際標準協調。
各部委:
2、工信部:開展碳核算、碳足跡認證業務
政策名稱:《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
發布時間:2021年11月5日
文件摘要:根據產業鏈數字圖譜和重點行業碳達峰路線圖,創新發展供應鏈金融,以綠色低碳效益明顯的產業鏈領航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核心,加強對上下游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不斷探索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新場景、新應用,開展碳核算、碳足跡認證業務,提供基于行為數據的保險(UBI)等金融解決方案。
3、工信部:制定光伏發電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評價標準并開展認證
政策名稱:《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
發布時間:2021年12月31日
文件摘要:開發低碳材料,工藝、裝備,鼓勵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促進行業優先低碳轉型。研究制定光伏行業碳排放控制目標和行動方案,制定光伏發電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評價標準并開展認證。
4、工信部:基于碳足跡制修訂化工產品碳排放核算
政策名稱:《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發布時間:2022年4月7日
文件摘要:探索基于碳足跡制修訂含碳化工產品碳排放核算以及低碳產品評價等標準。參與全球標準規則制定,加強國際標準評估轉化。
5、工信部:推動碳足跡核算和社會責任建設
政策名稱:《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發布時間:2022年4月21日
文件摘要:加快化纖工業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綠色園區建設,開展水效和能效領跑者示范企業建設,推動碳足跡核算和社會責任建 設。
6、工信部:鼓勵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公布碳足跡
政策名稱:《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2年8月1日
文件摘要:加強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實施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范管理,鼓勵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公布碳足跡。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7、工信部:加強光伏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碳足跡核算
政策名稱:《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2年8月24日
文件摘要:加強光伏行業運行監測,推進實現動態監測、風險預警和政府決策快速響應,引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強光伏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碳足跡核算,加快廢棄組件回收技術、標準及產業化研究。
8、工信部:探索將原材料產品碳足跡指標納入評價體系
政策名稱:《原材料工業“三品〞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2年9月14日
文件摘要:強化綠色產品評價標準實施,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數據庫,探索將原材料產品碳足跡指標納入評價體系。加快建設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引導具有生態主導力的龍頭企業構建綠色產品供應鏈體系,創造和拉動綠色消費。
9、工信部:加快主動標識載體在園區碳排放等方面的應用部署
政策名稱:《關于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活動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2年10月8日
文件摘要:加快主動標識載體在園區碳排放、碳足跡、碳校查、安全生產、環保監測等方面的應用部署,組織開展標識中國行和標識應用創新大賽等系列活動,加強標識規模化部署和產業規范管理。
10、發改委:推動企業主動開展碳足跡分析
政策名稱:《關于推動原料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1年11月
文件摘要:引導企業積極開展環境、職業健康和安全審計管理,加強質量安全培訓,提升安全環保生產水平。推動企業主動開展碳足跡分析,健全完善企業碳排放和能效評價體系。
11、環境部:探索制定重點畜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
政策名稱:《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
發布時間:2022年1月29日
文件摘要:建立畜禽規模養殖場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等標準,探索制定重點畜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引導畜禽養殖環節溫室氣體減排。完善畜禽糞肥限量標準,指導各地安全合理施用糞肥。
12、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規范開展碳足跡、碳標簽等認證服務
政策名稱:《〝十四五〞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2年8月5日
文件摘要:健全森林認證等生態系統碳匯認證制度,規范開展碳足跡、碳標簽等認證服務;完善溫室氣體排放核查相關標準,加強碳核查認證認可關鍵技術攻關,加強對溫室氣體自愿減排審定與核查機構和活動的管理,加快建設碳排放核查檢測技術實驗室。
13、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國家標準委
政策名稱:《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
發布時間:2023年8月22日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