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發布《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實施方案(2022—2024年)》通知
日前,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實施方案(2022—2024年)。
方案提出,2022年,突出重點強基礎。加大宣傳發動力度,形成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推動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強制垃圾分類全覆蓋,力爭餐廚垃圾分類收運全覆蓋。加大設施建設力度,新增生活垃圾處理能力1200噸/日,新增處理能力1000噸/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以上,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明顯提升。
2023年,示范引領抓深化。提升垃圾分類處理能力,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4500噸/日,新增廚余垃圾處理能力1000噸/日,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以上,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繼續推進高標準示范點建設,強化公共機構強制分類示范,推動出臺分類計量收費和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補貼政策,生活垃圾分類成效穩步提升,居民生活垃圾分類體驗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2024年,鞏固成果促提升。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系統,力爭生活垃圾總處理能力達到20000噸/日,其中廚余垃圾總處理能力達到3000噸/日以上。完善資金投入、市場激勵、法制保障等機制,基本構建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體系。生活垃圾分類成效顯著,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習慣基本養成。
原文如下
各區人民政府(fu),市人民政府(fu)各部門:
《武漢(han)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nian)實(shi)施(shi)方案(2022—2024年(nian))》已(yi)經(jing)市人民政(zheng)府同意,現(xian)印發給你(ni)們,請認真組織實(shi)施(shi)。
武漢(han)市人民(min)政府辦公廳
2022年9月22日
武漢(han)市生活垃圾分(fen)類三年(nian)實施方案
(2022—2024年)
為持續有效推進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結合武漢市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治理,強基礎、補短板,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基本構建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體系,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建設。
2022年,突出重點強基礎。加大宣傳發動力度,形成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推動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強制垃圾分類全覆蓋,力爭餐廚垃圾分類收運全覆蓋。加大設施建設力度,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1200噸/日,新增廚余垃圾處理能力1000噸/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以上,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明顯提升。
2023年,示范引領抓深化。提升垃圾分類處理能力,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4500噸/日,新增廚余垃圾處理能力1000噸/日,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以上,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繼續推進高標準示范點建設,強化公共機構強制分類示范,推動出臺分類計量收費和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補貼政策,生活垃圾分類成效穩步提升,居民生活垃圾分類體驗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2024年,鞏固成(cheng)(cheng)果(guo)促提升。完善生活(huo)(huo)(huo)垃(la)圾(ji)全(quan)程分(fen)(fen)類(lei)系統,力爭生活(huo)(huo)(huo)垃(la)圾(ji)總(zong)處理(li)(li)能力達(da)到20000噸(dun)(dun)/日,其中(zhong)廚余垃(la)圾(ji)總(zong)處理(li)(li)能力達(da)到3000噸(dun)(dun)/日以上。完善資金(jin)投(tou)入、市場激勵(li)、法制保障等(deng)機制,基本(ben)構建(jian)城市生活(huo)(huo)(huo)垃(la)圾(ji)分(fen)(fen)類(lei)治理(li)(li)體系。生活(huo)(huo)(huo)垃(la)圾(ji)分(fen)(fen)類(lei)成(cheng)(cheng)效顯著,居(ju)民(min)生活(huo)(huo)(huo)垃(la)圾(ji)分(fen)(fen)類(lei)習慣基本(ben)養成(cheng)(cheng)。
二、主要(yao)任務
(一)規范投放收運管理。配齊垃圾容器,推進容器“退桶入院、退桶入室”。集中改造分類投放點,提升便利化、精細化、人性化水平,3年改造比例分別達到50%、70%、90%。建立分類收集設施與新(改)建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的協同機制,建成分類收集屋1000座,新(改)建環保型分類收集轉運站100座,配足轉運設備、提高分類轉運能力。規范投放收運管理,在有條件的地區推行“帶桶收運、集中清洗”的高品質收運方式。開展垃圾分類執法,嚴查“混裝混運”等違法行為。
(二)提升分類處置能力。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設施建設,完善處置類別,提升處置能力,重點加快6個生活垃圾焚燒和5個廚余垃圾處置項目建設,推動形成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協同補充、填埋應急備用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格局。
(三)發揮示范帶動效應。推動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強制垃圾分類全覆蓋,倡導“綠色辦公”,發揮表率作用。打造高標準垃圾分類示范點1500個,示范帶動機關、高校、大型餐飲企業、標準化農貿市場和有物業管理小區垃圾分類基本全覆蓋。在居民小區實行“撤桶并點”、加強桶邊督導,采用積分兌換等激勵措施引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
(四)推行分流分類處理。實施“大分流、細分類”,嚴控工業固體廢棄物、園林垃圾、農業廢棄物等進入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從源頭分類收運、專門處理。在具備條件的區域推廣家庭廚余垃圾處理裝置。鼓勵農貿市場、農村地區開展廚余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收運“兩網融合”,建設可回收物和再生資源交投點,推進分揀中心和集散場所建設,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五)強化餐廚垃圾管理。倡導“光盤行動”,推進餐廚垃圾單獨收集和統一運輸,以小餐飲擴面為重點,實現餐廚垃圾分類收運全覆蓋。鼓勵就地處理餐廚垃圾,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食堂和大型餐飲企業安裝三相分離裝置和就地處理設備1000臺。
(六)推動落實源頭減量。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禁止或者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開展過度包裝專項治理。加強對農貿市場、商場、酒店、餐飲企業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引導、設施配置和日常監管,推行住宿行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推動餐飲經營單位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七)閉環管理有害垃圾。構建“產生者分類投放,區級集中暫存,專業機構運輸處置”的有害垃圾全程分類管理體系,2022年各區(含開發區、風景區、長江新區,下同)均要設置有害垃圾集中暫存場所1座,2023年打通有害垃圾處理鏈條,2024年全面建成有害垃圾閉環管理系統。
(八)創新分類工作機制。加強屬地管理,堅持以區為主、街道(鄉鎮)和社區(村)為基礎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機制,推廣以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分類專業公司、物業企業為主導的分類模式,推介垃圾分類工作好機制、好經驗、好案例。加快智慧環衛系統建設應用,推進“互聯網+垃圾分類”工作方式,到2024年,建成500個智慧垃圾分類投放示范點,實現生活垃圾產、收、運、處全鏈條信息化閉環管理。鼓勵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和技術創新應用,探索廚余垃圾處理新方法、新工藝,打通廚余垃圾產品用于土壤改良、園林綠化等途徑,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
(九)完善法規政策體系。推動《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出臺,強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法制保障。研究制定分類計量收費和低值可回收物資源化回收利用補貼政策,爭取出臺大件垃圾、裝修垃圾、有害垃圾分類收集處理扶持政策,推動落實生活垃圾產生者責任,促進垃圾分類減量。修訂完善《武漢市主要場所生活垃圾分類指引》《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南》等標準規范。
(十)深化教(jiao)育宣(xuan)傳(chuan)引導。將生(sheng)(sheng)活垃圾(ji)分類(lei)作(zuo)為(wei)文明創(chuang)建(jian)和基層(ceng)治理的重要(yao)內容(rong),街道(鄉(xiang)鎮)和社(she)區(村)落(luo)實專人負責生(sheng)(sheng)活垃圾(ji)分類(lei)工作(zuo)。持(chi)續開展生(sheng)(sheng)活垃圾(ji)分類(lei)主題(ti)宣(xuan)傳(chuan)活動,發(fa)揮行業指導、協會(聯盟)帶(dai)動、志愿者引導作(zuo)用,并將生(sheng)(sheng)活垃圾(ji)分類(lei)納入各(ge)級(ji)各(ge)類(lei)學(xue)(xue)校(xiao)(xiao)(xiao)教(jiao)育內容(rong),促進學(xue)(xue)校(xiao)(xiao)(xiao)、家庭、社(she)區互動實踐(jian)。積極開展示范(fan)學(xue)(xue)校(xiao)(xiao)(xiao)創(chuang)建(jian)工作(zuo),全市每(mei)年建(jian)成100所生(sheng)(sheng)活垃圾(ji)分類(lei)示范(fan)學(xue)(xue)校(xiao)(xiao)(xiao)。
三、保障措(cuo)施(shi)
(一(yi))強化(hua)組(zu)織(zhi)領(ling)導(dao)(dao)。市(shi)生活垃(la)(la)圾(ji)分類(lei)(lei)工作(zuo)領(ling)導(dao)(dao)小(xiao)組(zu)負責(ze)統籌協調(diao)全市(shi)生活垃(la)(la)圾(ji)分類(lei)(lei)工作(zuo),研究解決重大(da)問題,督(du)導(dao)(dao)推(tui)(tui)進(jin)重要(yao)事(shi)項。各區(qu)、市(shi)直各相(xiang)關部門和單位(wei)要(yao)按(an)照“工作(zuo)方案和任(ren)務清單+考(kao)核(he)評價”方式,合力推(tui)(tui)進(jin)工作(zuo)落(luo)實。進(jin)一(yi)步探(tan)索“黨建(jian)引領(ling)+紅色物(wu)業”模式,發動(dong)社區(qu)(村)和單位(wei)帶動(dong)廣大(da)群(qun)眾參與(yu)垃(la)(la)圾(ji)分類(lei)(lei)。
(二)強化責(ze)任落實。各(ge)牽(qian)頭單位(wei)(wei)(wei)要(yao)(yao)會同各(ge)區(qu)(qu)、市直各(ge)相關(guan)部門和單位(wei)(wei)(wei)按(an)照工作(zuo)(zuo)任務(wu)清單(附后)抓好工作(zuo)(zuo)落實。各(ge)區(qu)(qu)、市直各(ge)相關(guan)部門和單位(wei)(wei)(wei)要(yao)(yao)結合工作(zuo)(zuo)職責(ze),編制(zhi)本區(qu)(qu)、本部門和單位(wei)(wei)(wei)3年行動方案,建立相應的(de)組織協調和工作(zuo)(zuo)機制(zhi),確保生(sheng)活垃圾(ji)分類各(ge)項任務(wu)落地見效(xiao)。
(三)強化投入保障。各區要落實生活垃圾分類體系、處理設施和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公共財政投入,市級財政每年按一定比例給予補貼。鼓勵和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利用設施建設及運營管理。
(四(si))強化(hua)考(kao)核(he)(he)通報。市(shi)生活垃(la)圾(ji)分(fen)(fen)類工(gong)作領導(dao)小(xiao)組辦公室(shi)要強化(hua)業(ye)務指導(dao)和監督(du)考(kao)核(he)(he),將生活垃(la)圾(ji)分(fen)(fen)類實施情況納入各(ge)區、市(shi)直各(ge)相關部(bu)門和單位績效考(kao)核(he)(he)指標內容。建立(li)生活垃(la)圾(ji)分(fen)(fen)類成效評估機制,定期(qi)通報考(kao)核(he)(he)結果并向社會公布(bu),壓實工(gong)作責(ze)任,嚴格(ge)落實獎懲。
來(lai)源 | 武漢市人民政(zheng)網
最近(jin)瀏覽(lan):
相關產(chan)品
相關新聞
- 垃圾分類從配置垃圾分類容器開始 2024-01-12
- 包頭市印發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 2023-10-11
- 智能垃圾箱創新科技助力解決廚余垃圾難題 2023-11-22
- 《廣州市廚余垃圾就近就地自行處置辦法》正式印發實施 2024-01-03
- 被低估的智能垃圾箱,讓垃圾分類不用愁 2023-09-25
- 廚余垃圾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及智能廚余垃圾設備的應用 2023-12-18
- 老羅講分類 | 從秦皇的統一到現代垃圾分類:統一標準的力量 2024-02-29
- 垃圾分類與智慧、無廢城市同步搭建,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 2024-01-25
- 垃圾分類真的有想象中這么難嗎 2023-07-15
- 全鏈條思維讓廚余垃圾“各得其所”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