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能更進一步推進與實施
《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已于2019年11月18日經市十六屆人民政府第7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20年1月6日起施行。青島市垃圾分類居民區、農貿市場(批發市場)生活垃圾主要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四類。
一、可回收物是指適宜循環利用的廢棄物,主要包括廢紙類、廢塑料類、廢玻璃和廢織物五大類,投放時請注意:
1.可回收物應保持清潔干燥,避免污染;
2.投放的廢紙盡量平整,紙箱應拆開壓扁后投放;
3.立體包裝物,如各類瓶、罐、盒等投放前,應清空內容物 ,清洗干凈、壓扁后再投放;
4.易破損或有尖銳邊角的可回收物,應包裹后投放。
二、有害垃圾主要包括生活中對人體健康、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廢棄物,投放時請注意:
1.電池類投放時,應輕投輕放;廢藥品類應連帶內層包裝一并投放;
2.玻璃等易碎類應用紙或布包裹后投放;
3.液體瓶罐類應擰緊瓶蓋后投放;殺蟲劑等壓力罐應輕投輕放,不能擠壓。
三、廚余垃圾主要包括食材廢料、剩菜剩飯、廢棄食品調料、瓜皮果核、室內綠植花卉等,投放時請注意:
1.從產生時就與其他類別垃圾分開歸類;過期食品類應去除外包裝物后投放;
2.避免混入紙巾、餐具等雜物;廚余垃圾投放前應瀝開水分;
3.另外,吃剩的外賣餐盒、方便面碗應先倒盡水分后再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內。
四、其他垃圾指除上述類別之外的生活垃圾。青島作為海濱城市,我們餐桌上的蛤蜊殼、海蠣子殼 、海螺殼、扇貝殼等海鮮硬殼,應當按其他垃圾進行收集和投放。
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工作,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對市容環境衛生工作越來越重視,就目前的現狀來看,真正做到人人分類顯得太蒼白無力。垃圾分類的工作是一場艱巨而道遠的戰役,但不會因為它的艱難而停止不前。在山東青島市市北區東仲社區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老城區,要實行垃圾分類的難點是老城區居民和外來務工市民為主,相對對環保意識比較薄弱;還有就是設施不完善,人口密度大,這無疑是對垃圾分類前行的一個重要阻礙。
對此,成立了由交運集團(青島)有限公司、市北區北潔環衛公司、深圳市粵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股的企業-交運北潔(青島)環境有限公司參與垃圾分類運營的智慧垃圾分類創新之路。
目前,五新平臺已經在市北區社區實施,“五新”理念是指新服務、新技術、新能源、新金融和新制造。智能回收箱能實現人機對話,替代人工進行宣傳,體現新服務;系統搭載聲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體現新技術;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采集、分析、決策、分享等大數據功能,體現新能源;系統搭載線上商城和線下商戶聯盟,實現居民獎勵積分線上、線下消費綜合體驗,體現新金融;設備能承受零下35攝氏度至60攝氏度的溫差范圍,采用太陽能供電,體現新制造。
自從小區上線了五新智慧平臺這款系統之后,居民都切身體會到了垃圾分類帶來的好處,小區的蚊蟲也減少了,環境也變美了。在市北區城市管理局智慧平臺演播大廳,工作人員展示了該系統的云端數據平臺。進入平臺查詢,各類垃圾的日統計、月統計數據一目了然,回收設備是否滿載、收運車輛所處位置在大屏幕上一一顯示,處于實時監控狀態。工作人員介紹,滿載的智能回收箱將自動發出警報,“呼喚”收運車來回收。還能自動形成決策圖表,對居民的投放正確率和參與率進行分析,并對回收物品的銷售情況進行追蹤和統計,為政府制定生活垃圾減量目標和方案提供數據支持。
垃圾分類工作,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某一個單位的事情,是需要全民行動和參與。垃圾分類應遵循如下原則: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完善機制,創新發展;協同推進,有效銜接。在該原則下,加強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積極推動源頭減量,加快分類處理設施的建設,城鄉統籌管理,因地制宜地采用高效經濟的處理模式,才能達到垃圾減量化與無害化的目的,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全面提升。智能垃圾分類平臺系統是日后垃圾分類實行的主導。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紹興垃圾分類模式全國垃圾分類典型案例 2021-08-26
- 生活垃圾分類的現狀之時間節點和46個城市垃圾分類進展 2021-07-26
- “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 2021-05-14
- 因地制宜 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 2024-01-10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垃圾的循環利用是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之路 2021-09-27
- 關于2020廣州垃圾分類現場會最新的政策要求 2021-07-22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中國還有7億人蓄勢待發,國家今天給出了標準,10月1日執行 2021-05-24
- 關于社區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步驟如何進行 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