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玻璃進填埋場,等于給環境帶來噩夢的同時還浪費了資源
生活中的,在全球廢玻璃平均率50%左右,在歐洲回收率高達90%,而德國的回收率甚至高達97%,而在我國85%都被混在垃圾中廢棄。我國再生資源利用率偏低,尤其廢玻璃、廢紡織物、廢包裝紙等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其中碎玻璃的自然降解時間高達4000年。大部分廢碎玻璃只能填埋處理,但是廢碎玻璃并非毫無用處。既加劇了垃圾圍城趨勢,送去環境噩夢的同時還浪費了資源,又造成了環境污染。
廢玻璃回收利用的價值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玻璃是100%可回收的,可以無休止地回收,而不會損失質量或純度。廢玻璃進行回收和利用,不但有經濟效益,更有重大環境效益。有關數據表明,利用回收的玻璃進行再生,可節約煤、電能源10%-30%,減少空氣污染20%,減少采礦廢棄的尾氣80%。按1噸計算,回收1噸廢玻璃可以節約石英砂720公斤,少用純堿250公斤,節約長石粉60公斤,節約煤炭10噸,電400度。1噸廢玻璃回爐后可再生2萬個500克裝的酒瓶,比利用新原料生產節約成本20%。每回收1噸玻璃,就會節省超過1噸的自然資源。
在制造過程中每使用10%的碎玻璃,能源成本就會降低約2-3%。每6噸回收容器玻璃,就會減少1噸二氧化碳。大約18%的飲料是在內部消費的,比如酒吧、餐廳或酒店。玻璃占容器混合物的80%左右。回收玻璃可替代高達95%的原材料。制造商從回收利用中獲益的方式多種多樣,可減少原材料的排放和消耗,并節省能源。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了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廢玻璃的分類利用和集中處置屬于重要引導發展的再生資源加工利用項目。廢舊玻璃回收再利用正在爆發巨大的產業潛能,很快廢舊玻璃如同廢舊塑料、廢紙一樣迎來火熱的市場。廢玻璃,若經過分類處理,可實現“變廢為寶”,以全新的姿態回到我們的生活中。而這個過程,是循環經濟的具體表現之一。
廢玻璃偏重,價格回收值較低,還需經過分揀的可回收物。假如僅靠市場收益或是國家補貼,很難讓廢玻璃回收業長時間維持良好發展趨勢。“互聯網+廢品回收”的回收模式使得廢品回收行業改頭換面。這種變化改變了以往無序的廢品回收發展狀態,也打通了流通中各個容易被阻塞的環節。價格不透明、回收站臟亂差、服務意識較差、回收人員上門不安全等的問題也得以改善。“互聯網+廢品回收”的方式逐漸朝著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智能垃圾回收箱可以更好地培養居民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主動進行投放分類,大容量的內桶可以減少垃圾運收的次數,降低運營成本,結合了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識別之后,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能夠快速的讓用戶對垃圾進行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通過垃圾分類回收、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模式,促進了生活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和社區環境的有效改善,提高資源回收量的同時,垃圾減量也取得明顯成效,實現資源回收與生活垃圾分類協同發展。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垃圾分類之廢舊織物回收市場狀況 2021-12-26
- 垃圾分類為資源再生降碳減排開啟新時代 2023-07-31
- 《上海市2023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發布 2023-04-01
- 讓玻璃進填埋場,送去環境噩夢的同時還浪費了資源 2022-10-18
- 深化綠色發展 共創低碳未來 2023-09-06
- 《莆田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2023-04-16
- 垃圾分類督導進化史從“他人約束”到“自律” 2022-11-15
- 粵能以科技助力生活,解決垃圾分類處理難題 2024-03-01
- 國家發改委:推進廢舊設備回收利用,引導加大金融支持 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