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環保市場的機會在這里
住建部官網發布《2021年中國城市建設狀況公報》,從六個方面(城市基本情況、市政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城市居民環境衛生需求、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城市居民綠色生態需求)介紹了我國城市建設的狀況。相比于往年的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這種形式增加了對數據的說明,顯得更加清晰。
六個方面中,與環保產業關系最為密切的是“城市居民環境衛生需求”這一項。數據顯示,2021年年末,全國城市排水管道總長度87.2萬公里,同比增長8.7%;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2.1億立方米/日,同比增長7.8%;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68.6%,比上年增加3.8個百分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88%,比上年增加0.14個百分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105.7萬噸/日,同比增長9.7%,其中,焚燒處理能力占比為68.1%。
經濟不斷在發展,我們的生活也隨之產生了質的飛躍。為了更好的改善生活環境,保護居民健康,節約、合理利用資源,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全國各地紛紛推出精細的管理制度。而主導者生活環境的困境大部分都是來自生活垃圾,每個人每天生活大概人均產出1.2公斤的垃圾量,垃圾量也是非常龐大的數據。以前傳統的垃圾都是以為主,并沒有進行分類。為了避免垃圾圍城的現在出現,可持續的發展。垃圾分類可以減少垃圾的處置量,減少焚燒和填埋等處理垃圾的行為,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垃圾處理的正常運行以及控制環境污染情況,還能夠減少可回收垃圾造成的污染現象,循環的利用這些可回收物質,保證資源再生。
垃圾分類是一個全民參與的行動,每個人都是參與垃圾分類的一份子。但是這種大規模、片區式的舉動,往往存在難以整體統籌,具體跟進的弊端,所以在垃圾分類推進的過程中,經常會存在誤投誤放、分類不準確、違規投放等各種行為,由于監管難度大,始終難以全面管理。出現這些問題是由于居民分類意識不高,需要對居民進行長時間的意識宣傳教育。 在垃圾處理體系中,前端分類、中端運輸、末端處理三個環節是緊密相連的,前端垃圾分類設施的配套不到位會造成末端處理工作的困擾,垃圾分類是一場持久的“攻堅戰”。
社區問題難解決,小區智能垃圾箱供應不足
未來,環保市場的機會在垃圾分類上。垃圾分類每多分揀、回收一噸垃圾,環衛體系就可以少收運、處置一噸垃圾。智能垃圾分類箱起主導作用,既降低了收運體系的建設成本,又降低了后期的運維成本。解決社區問題難,智能垃圾分類箱需求大,供應明顯不足。據了解,目前只有少數發達城市的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設施比較完備,大部分城市還只能做到在投放環節配備分類收集的設施,而在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置的環節,設施配備普遍不足,垃圾分類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而各地紛紛出臺垃圾分類相關政策,分類收集環節催生社會對垃圾智能分類設備、垃圾集置點設置、分類垃圾桶、政府購買服務的需求,而這些環節也會將帶動不同品類垃圾的配套收集與轉運設備投資,給垃圾分類創造更多機會。
粵能環保自主研發的智能垃圾分類箱,涵蓋了用戶信息、區域管理、數據統計、預約回收、積分兌換等多項功能,為管理部門提供垃圾分類實時數據,混裝識別和24小時監控功能提供了依據保障。在遇到混裝垃圾投放的情況,會自動識別抓取投放混裝垃圾的行為,上傳到大數據平臺,與居民后臺數據庫對比,自動匹配違規投放對象,識別個人信息,并拍照取證。針對多次投放行為不規范的居民,對其阻勸進行整改,從而督促居民養成分類好習慣,也提高了垃圾分類末端的處置能力。
最近瀏覽:
相(xiang)關產品(pin)
相關新(xin)聞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