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踐行循環經濟,垃圾分類謀發展
12月14日,中(zhong)共中(zhong)央、國務院印(yin)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hua)綱(gang)要(yao)(2022-2035年)》(下稱(cheng)“規劃(hua)綱(gang)要(yao)”),要(yao)求各(ge)地區各(ge)部門(men)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加大生態環保設施建設力度。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水平,構建集污水、垃圾、、危廢、醫廢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鎮和鄉村延伸覆蓋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動建立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全面推進資源高效利用,建設促進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水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態環保設施。
推動(dong)城鄉區(qu)域協(xie)調發展 釋放(fang)內需(xu)潛能(neng)
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把擴大內需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有序銜接起來,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釋放內需潛能、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堅持全國一盤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充分釋放內需潛在勢能。
大力倡導綠色低碳消費
積極發展綠色低碳消費市場。健全綠色低碳產品生產和推廣機制。建立健全綠色產品標準、標識、認證體系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規范發展汽車、動力電池、家電、電子產品回收利用行業。倡導節約集約的綠色生活方式。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推進綠色社區建設,按照綠色低碳循環理念規劃建設城鄉基礎設施。
搭建循環經濟平臺
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紡織、食品等行業,垃圾和廢棄物問題也日益成為重要問題,國家推動垃圾分類、無廢城市等方式,都是開始推動循環經濟的行動。2020 年 3 月份發改委出臺了《加快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政策體系的意見》,提出到 2050 年綠色生產和消費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進一步健全,激勵約束能夠到位。2021 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在消費已經成為經濟增長重要動能的當下,推動從生產到消費,消費到廢棄,廢棄到生產整個鏈條的低碳化、綠色化、循環化,特別是消費端的再生產業應用市場,政策上都認識到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并與低碳密切結合。
生態(tai)環保的內(nei)容能被納入(ru)到擴大內(nei)需戰略規劃綱(gang)要,本身就對(dui)環保產業是一個(ge)利(li)好,對(dui)垃(la)圾分類而言也是一個(ge)釋放出(chu)積(ji)極(ji)性的信號意義。
智能垃圾箱在傳統垃圾分類上做了很大的改進,有助于踐行循環垃圾,按照綠色低碳循環理念規劃建設城鄉垃圾分類基礎設施。
在智能垃圾箱上,我們可以看到,智能垃圾桶機身自帶有垃圾分類宣傳督導等信息,只需要人臉識別或者掃碼,居民投放的可回收垃圾相對應的投放口就會自動打開。智能垃圾桶都有玻璃,金屬,塑料,紙類等四種可回收物可供選擇,避免居民誤投誤放現象。并且,智能垃圾桶還帶有分類投放語音播放功能,居民在扔垃圾的時候投放錯誤,語音播放會對居民進行播報引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智能垃圾箱還配有獎勵系統,每次分類投放完垃圾之后,會在衡量其中可回收物的價值給出相對應的積分獎勵。
未來,在數字化賦能垃圾分類下,相信智能垃圾分類將廣泛運用于環境保護的工作中,垃圾分類將實現智能化。智能垃圾分類能充分提高垃圾分類的效率,對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有著深遠意義。正確使用智能垃圾分類設備,踐行循環經濟,垃圾分類謀發展,可以提高可回收垃圾的再生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效減少了城市的負擔。
最近(jin)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wen)
- 到2025年,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基本建成 2023-10-27
- 發改委等四部門:全面落實生活垃圾收費制度,“按量收費”來了 2022-02-15
- 關于《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2023—2025年)》的解讀 2023-09-16
- 動態 | 住建部 國家發改委:推進城市基礎建設 實施城市環境衛生提升工程 2022-08-05
- 有關生活垃圾分類和建筑垃圾治理的問題,住建部部長給出了回答 2021-10-25
- 完善數字智能設施建設,智能垃圾箱補齊垃圾分類短板 2022-05-16
- 多地“無廢城市”建設提速,垃圾分類開啟新局面 2023-03-21
- 指導意見出臺 我國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