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年,深圳垃圾分類成效如何
垃圾圍城是一個令很多城市頭痛的問題,《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自2020年9月開始實施,由“倡議分類”進入“強制分類”時代,經過一年的實踐,成效如何?
2020年開始實施的《深圳市分類管理條例》,從垃圾分類工作要求、工作標準、技術路線、設施配置、激勵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垃圾分類處理規范化操作的具體要求,條例實施一周年以來,深圳的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日均分類回收量增長34.3%;有害垃圾日均分類回收量增長28.2%;廚余垃圾日均分類回收量增長90.4%;其它垃圾日均處置量下降6.1%。總的來說,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達到45%。另外市、區城管部門持續開展常態化執法,截至今年8月底,檢查垃圾分類投放點位21萬個次,檢查垃圾分類收運車輛1.6萬臺次,共立案1.67萬宗,執行的總罰款額度達到270萬元。但是問題也比較明顯,很多居民反映前端分類的垃圾滿溢未得到及時清理,或是管理不到位,造成不好的影響,影響了分類投放體驗,這個問題還沒有徹底的解決。據悉,深圳還制定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激勵辦法,各區財政每年共安排生活垃圾分類激勵補助資金6250萬元用于獎勵單位、小區、家庭和個人,對違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規定的個人處以50-200元罰款。
為了做好垃圾分類科普工作,目前深圳全市已建成22個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館,展陳面積1500平方米以上的有9座,是市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和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累計接待市民近30萬人次。同時,還初步構建了涵蓋公共教育、社會宣傳、學校教育、家庭指引、現場督導等一體宣傳督導體系,全市約1.2萬名黨員到社區參與了志愿督導活動,讓垃圾分類的觀念深入人心。
當然,垃圾分類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持久戰,下一步,深圳將全面抓好源頭減量、前端分類、中端收運、末端處理的垃圾分類全鏈條工作,一起守護我們的美麗深圳。
深圳市粵能環保通過“互聯網+垃圾分類”的模式,建立數字化云平臺,以APP終端數據處理,構建垃圾分類回收體系,配套建設智能回收網絡,在區域內完善分類和回收“兩網融合”。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垃圾分類模式。垃圾要分類,粵能是必備。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垃圾分類:應對氣候變化的無聲衛士 2024-04-22
- 《淄博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23-12-12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漯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將于2024年5月1日施行 2024-01-02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告別混投,迎接清潔綠色生活,從零基礎到垃圾分類達人 2024-03-21
- 山東威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城鄉全覆蓋 2023-12-28
- 垃圾分類產業,環保之路的金鑰匙 2023-12-14
- 因地制宜 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 2024-01-10
- 《開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發布 5月1日起施行 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