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箱值得擁有
濕垃圾是易腐爛的,可以填埋到土里,土是咖啡色的,所以濕垃圾的桶是咖啡色的;干垃圾是需要焚燒的,燒的灰是黑色的,所以干垃圾桶是黑色的;紅色給人以警示作用,所以有害垃圾投放到紅色桶里;剩下的就是可回收的,可以資源再利用的垃圾投放到藍色桶里。
很多人不知道,早在1957年,北京就在全世界率先提出垃圾分類理念。可從1996年北京推出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直到今天,20多年下來,公眾對垃圾分類知曉率的提升并沒有直接轉化為切實的行動。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可歷經20多年的培養,垃圾分類習慣都未養成,那就不只是時間的問題。北京全市每年生活垃圾清運量近千萬噸且持續增長,面對市民對美麗北京的要求和向往,不能無限期等下去;改變人們“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滯后”的現狀,也不能只寄希望于個體的主動自覺,需要在制度上為垃圾分類立規矩。
推行強制垃(la)圾分類,意(yi)味著(zhu)垃(la)圾分類不再停(ting)留在(zai)理念(nian)層(ceng)面,意(yi)味著(zhu)居民(min)不能再隨(sui)隨(sui)便便倒垃(la)圾了(le)。
其實,垃圾分類已經試點多年,但始終不盡如人意。市民吐槽最多的是,分類垃圾桶往往形同虛設。一方面,不是每戶居民都能自覺按照分類標準投放;另一方面,垃圾收運企業照樣混裝混運,好不容易分類的垃圾,最后都是一車拉走;最后的處理環節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要么焚燒要么填埋。所以,強制分類不能只是針對市民,必須要求垃圾投放、轉運和處理整個鏈條,對應強制垃圾分類重新制定流程。唯有以法律法規的方式明確各個環節在垃圾分類上的責任,才能改變試點過程中遇到的先分后合尷尬局面。
強(qiang)制(zhi),就(jiu)是(shi)有(you)(you)“強(qiang)”的(de)(de)(de)力(li)度,也要(yao)有(you)(you)“制(zhi)”的(de)(de)(de)措施。對(dui)違(wei)反垃圾(ji)分(fen)(fen)(fen)類(lei)規(gui)(gui)定的(de)(de)(de)行為,要(yao)通過強(qiang)有(you)(you)力(li)的(de)(de)(de)監督和懲處,使垃圾(ji)分(fen)(fen)(fen)類(lei)成為人人皆知、人人皆守(shou)的(de)(de)(de)規(gui)(gui)矩。比如建立全市統一(yi)的(de)(de)(de)積分(fen)(fen)(fen)管理制(zhi)度,建立居民垃圾(ji)分(fen)(fen)(fen)類(lei)的(de)(de)(de)信用賬戶,把垃圾(ji)分(fen)(fen)(fen)類(lei)納入信用管理體系,依法對(dui)失信主體采取懲戒措施;堅決執(zhi)行“不(bu)(bu)(bu)分(fen)(fen)(fen)類(lei),不(bu)(bu)(bu)收運(yun)”的(de)(de)(de)倒逼機(ji)制(zhi),對(dui)拒絕收運(yun)的(de)(de)(de),未實行垃圾(ji)分(fen)(fen)(fen)類(lei)或分(fen)(fen)(fen)類(lei)不(bu)(bu)(bu)符合要(yao)求(qiu)的(de)(de)(de),以及多(duo)次違(wei)規(gui)(gui)拒不(bu)(bu)(bu)整改的(de)(de)(de),都要(yao)移交執(zhi)法部門處罰。
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人民生活環境的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需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以完整的責任鏈條打通各環節,變互不信任互相指責的“惡性循環”為各盡其責通力合作的“良性互動”。
強制只是手段,目的還在居民良好習慣的養成。其實,通過垃圾分類也能分出居民的境界高低,但愿在不久的將來,強制就會化成所以居民自覺自愿的行為。
最近瀏(liu)覽:
相關產品
相關(guan)新聞
- 科技賦能垃圾分類數據管理 2023-10-30
- 智能回收箱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2023-09-23
- 春節我們一起來做做“減法”,正確處理閑置物品 2022-01-25
- 國內首臺支持鴻蒙系統的分類回收箱--粵能智能回收箱 2021-07-29
- 老羅講垃圾分類(164):一個人人可參與的千億級項目,您參與了嗎? 2021-05-10
- SaaS架構的智能垃圾分類管理平臺讓垃圾分類更簡單 2022-05-05
- 智能引領,垃圾分類的科技革新 2024-07-05
- 你了解智能垃圾箱的回收方式嗎? 2023-05-05
- 老羅講分類|聚焦單品,方能成為垃圾分類設備的領跑者 2022-03-04
- 互聯網+人工智能賦能垃圾分類,監控糾錯更高效 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