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人工智能賦能垃圾分類,監控糾錯更高效
垃圾分類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幾十年的習慣培養,決策者們應該采用更先進的智能垃圾分類系統和設備,利用更先進的AI識別和監督技術,自動收集垃圾投放和居民行為的數據,完全的智能化就可解決目前所有的難題。
在目前的垃圾分類運營項目中,人工是Z主要的成本。從垃圾分類的宣傳員、培訓員、督導員都需要參與到整個垃圾分類運營項目里,人員的可持續性投入成本非常高。
粵能采用了“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技術,利用信息化實現垃圾桶智能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數據分析,可以一鍵跟蹤到用戶的投放情況。AI智能化督導系統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可視化數據統計,將其應用于垃圾分類工作為后期用戶垃圾投放提供數據支撐。
01、當有用戶人臉經過識別系統時,設備會自動播報語音提示進行投放引導。
02、居民在扔垃圾時,系統會全程記錄投放過程,同時抓取投放過程進行短視頻采集。
03、用戶數據自動上傳至后臺數據平臺,形成3D地圖。平臺頁面標注垃圾箱的數量以及居民使用情況,還可以展現投放率,使數據一目了然。
04、根據人臉識別信息錄入數據,查看投放記錄,還可以到單位門戶做到垃圾投放有跡可循。
05、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根據用戶信息跟蹤到門戶,這樣可以針對誤投門戶進行垃圾分類宣教工作。
在垃圾分類的推動過程中,獎罰是一個重要的推進手段。用戶在進行垃圾投放的過程中所得的積分可以用來兌換獎品,通過獎勵措施形成正向引導效應,讓民眾樹立起垃圾分類的光榮理念。
垃圾分類的初衷就是改善環境,節約資源,而且普通的收集點長期暴露在室外環境很容易滋生細菌。然而除了在投放垃圾時投放口是開啟外,其余時間投放口都是密封的。杜絕了生活垃圾對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同時系統的身份識別可杜絕拾荒者對垃圾桶翻掏造成的二次污染。
智能回收系統不能獨立存在,智能分類設備必須配套分揀中心、打包站和物流運輸才能構建一個完整的城市再生資源收集體系,這也需要政府給予大力支持,完全的市場化是無法做到。所以必須要通過政府制定罰則來增加其經濟性,“互聯網+垃圾分類”是科技進步的體現,在垃圾分類的工作中它充當著踐行者的角色。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基于大數據平臺下的粵能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 2024-07-19
- 國慶出游,別讓垃圾亂扔成為風景中的“敗筆” 2024-09-25
- 智能引領,垃圾分類的科技革新 2024-07-05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垃圾分類實施策略:智能化管理引領社區新風尚 2024-05-21
- 月圓人團圓,垃圾分類記心間 2024-09-14
- 當垃圾分類遇上粵能智能垃圾分類房 2024-08-08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垃圾分類設備生產廠家面臨的挑戰與痛點 2024-07-12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