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游是“精神鴉片”?規范生活,從垃圾分類做起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控制使用時長,防止網絡沉迷。記者調研發現,當前,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現象普遍,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低估的影響。
“有的同學有時一天玩8個小時王者榮耀。”
“手機被我摔了5、6個,孩子不吃早飯,把錢攢起來買手機,繼續玩游戲。”
“任何一個產業、一項競技都不能以毀掉一代人的方式來發展。”
這是記者調研時,反復聽到的令人憂心的說法。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62.5%的未成年網民經常在網上玩游戲;13.2%未成年手機游戲用戶,在工作日玩手機游戲日均超過2小時。網絡游戲的過度投入對我國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帶來雙重負面影響。2020年,我國超一半兒童青少年近視,因沉迷網絡游戲而影響學業、引發性格異化的現象呈增長趨勢。游戲危害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共識,常常用“精神鴉片”“電子毒品”指代。
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很多都是因為在生活中沒有找到有意義的事情,讓一個青少年回歸正常有規律生活,我們需要用一些讓他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在生活當中找到樂趣,這樣就會逐漸地對網游慢慢淡掉。規范生活,我們需要從垃圾分類做起,養成良好習慣,垃圾分類是一件簡單又有意義的事情。
對青少年來說,垃圾分類應該怎樣做呢?
首先應該樹立垃圾分類的意識,因為有了意識才會有實際行動,都說意識是指導行動的法寶,意識也會影響行動,有了分類的意識,才會在日常的行動中要求自己實際做到垃圾分類。
要做好垃圾分類,還必須要求自己在日常行動中嚴格要求自己,嚴格做到垃圾分類,經常聽到宣傳語,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青少年更是如此,一定要在將垃圾分類的理念貫穿在實際的行動中去。
在垃圾分類過程中要勇于發表意見,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社區、學校里充分行使自己的建議權,可以把自己好的想法全部提出來,讓自己的一些好的想法真正地落到實處。
在生活中應樹立垃圾分類的督促榜樣,不但要嚴格地要求自己,還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督促家人和朋友,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別人,你和你周圍的人都實際地做到垃圾分類,為維護環境做出貢獻。
在生活中樹立好環保理念。做好垃圾分類,就要有保護環境的意識。保護環境,是每一個人的職責,垃圾分類,就是保護環境的一個方面,做好垃圾分類的前提,就必須要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理念。
青少年做好垃圾分類有助于自理、自立能力的培養,垃圾分類不但需要識別分類,還需要動手包裝,不同的垃圾,需要不同的處理方法,這些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如果垃圾分類都做得好,那么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不會被難倒。提高孩子的辨別能力,逐步地告別網游,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樂趣。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