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大還是買細,香港扔垃圾也要收費了
據港府宣稱,從2024年4月1日起,市民要購買指定尺寸的垃圾袋和標簽才能丟垃圾,不然最高罰款可達50,000元。雖然實施時間是2024年4月1日,但有半年的適應期。在適應期內,每戶每月可以免費獲得20個15升的垃圾袋,之后就要自行購買。
按袋收費:每升垃圾收費,有9種不同大小可供選擇,容量從3升到100升,收費從0.3到11港幣不等。市民需要事先購買指定袋,在包妥垃圾后才能丟棄。
按標簽收費:大型垃圾,比如家具等,如果無法放進指定袋內,市民還需貼上指定的標簽才能丟棄,每個標簽收費$11。
按重量收費:商業場所丟棄的大型垃圾需要按照重量支付入場費用費用根據地區不同,從395港幣/公噸到365港幣/公噸不等。
罰款:在適應期的前半年以口頭警告為主,之后將開始發罰單和傳票檢控,第一張罰單1,500港幣,最高檢控罰款25,000港幣和監禁6個月,再次定罪最高罰款50,000港幣和監禁6個月。
免費獲得垃圾袋的住戶:考慮到香港還有一部分低收入人群,港府也想到了這一點,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一一所有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受助人每人可獲政府提供每月510的津貼,以支持他們有關垃圾收費的額外開支。此外,推行初期,政“三無”大廈及鄉郊村屋直接派發府會向公屋、指定垃圾袋。
回收垃圾站點
1、回收環保站:提供環保教育和回收支援服務的區域
2、回收便利點:設于舊區鄰近居民的回收點
3、回收流動點:每周定時定點運作的回收街站
溫馨提示:
1、沒有用指定袋包裝好,或沒有貼上指定標簽的垃圾,則為違規垃圾
2、如果使用指定袋但沒有把垃圾袋束緊,或垃圾袋裂開了,這些垃圾可能被視為違規垃圾。
為什么會提出垃圾袋收費
減輕財政負擔: 垃圾處理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等通過向市民收取垃圾處理費用,可以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提高垃圾處理效率
促進垃圾減量: 收費制度可以作為一種經濟手段,鼓勵市民減少垃圾產生。通過提高垃圾處理費,可以促使市民更多地考慮垃圾減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培養環保意識: 收費制度可以培養市民的環保意識,促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市民在付費處理垃圾的同時,也會更加意識到垃圾處理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采取環保行動。
優化資源配置: 通過收費制度,可以更好地優化垃圾處理的資源配置,將更多的資源用于支持環保事業的發展。同時,收取的費用也可以用于改善垃圾處理設施和提高垃圾處理效率。
實施扔垃圾收費制度可能會面臨的難題
市民接受度: 市民對于扔垃圾收費的接受程度可能不一。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是一種合理的收費,能夠促進環保,而另一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種額外的負擔,特別是對于低收入家庭來說。
執行難度: 實施扔垃圾收費制度需要一套完善的監管機制和管理制度,以確保收費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這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執行難度較大。
配套設施: 扔垃圾收費制度需要相應的配套設施,如分類垃圾桶、回收站等。這些設施的建設和維護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同時也需要市民的積極配合
宣傳教育: 實施扔垃圾收費制度需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這需要政府、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達到宣傳效果。
法律法規的完善: 雖然各級政府已經制定了一些關于垃圾分類的法規,但仍需要不斷完善和細化,以確保垃圾分類的全面有效實施。例如,可以制定更具體的分類標準和處罰措施,明確各方的責任和義務。
宣傳教育的加強: 目前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還不夠深入,需要加強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范圍,提高公眾的垃圾分類意識和參與度。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和方式進行宣傳,例如媒體宣傳、社區宣傳、學校教育等。
分類設施的完善: 目前垃圾分類設施還不夠完善,需要增加設施數量,提高設施質量,為居民提供更方便、更人性化的分類投放條件。此外,還需要加強對設施的維護和管理,確保設施的正常運行
監管機制的健全: 垃圾分類的監管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加強對垃圾分類的監督和管理。可以建立定期檢查、抽查等制度對違反規定的行為進行處罰,同時鼓勵和表彰優秀的垃圾分類行為。
近幾年來,我們生活的周邊發生了一些改變。曾經,每隔幾步路就能看到的垃圾桶不見了,小區里路邊的垃圾桶也開始逐漸消失了,樓層里的單桶也撤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定時定點”分類投放點,劃分種類從兩分類到四分類,甚至更多。建設集中分類分類投放點,也讓居民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了。
通過“”,能從源頭上培養居民垃圾分類意識,養成綠色生活習慣,減少垃圾產生量。把控居民投放垃圾時確保沒有混投混放現象,提高準確性。減少污染的同時也能杜絕垃圾運輸過程中混收混運現象以及后端處理的負擔。粵能環保智能垃圾回收箱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傳統垃圾分類回收人工成本高、分類回收工作程序繁瑣、垃圾分類設施參差不齊。智能垃圾箱可以確保整個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實時監控垃圾投放情況和滿溢問題,跟蹤收運車輛定位實時掌握收運情況,實時收集數據,出現問題可以及時改進,通過大數據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智能垃圾箱在垃圾分類宣傳、投遞、收集、運輸、處置等過程均實現無人管理,確保前端垃圾分類減量的準確性、到中端分類運輸、末端資源回收再利用三個環節協同發展,提高了資源化回收效率。
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對垃圾處理收費出臺的政策,也不是什么新鮮的事了。只要我們做好垃圾分類,“計量收費”對居民分類投放垃圾的可以適當實行低一些的收費標準,而對不分類投放垃圾的實行高一些的收費標準。地球只有一個,環境決不能被垃圾所包圍破壞掉。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減少垃圾是我們的共同責任,產生垃圾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思“量”!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衡水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3月1日已正式施行 2024-03-06
-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資陽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正式出臺 2023-10-16
- 河北秦皇島垃圾分類進入法治化軌道 2024-01-24
- 《秦皇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 2023-08-04
- 明確垃圾分類第一責任人!重慶將實行生活垃圾管理責任人制度 2023-06-09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四川省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發布 2023-11-07
- 福建三明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本月起施行 2023-07-12
- 垃圾分類這4年,上海為何能成功? 2023-07-05
- 蘭州出臺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標準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