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與垃圾分類,構建可持續未來的雙重挑戰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劇,氣候變化正在成為長期性、深層次的全球性挑戰。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全球每個地區,加劇了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冰川和極地冰層加速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洪水的風險、破壞了沿海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受到較大影響,威脅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人類糧食安全。《巴黎協定》的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并出臺配套政策規劃、碳中和路徑。《巴黎協定》以來,全球氣候治理呈現多極化特征。
目前,全球全球氣候治理面臨著多個挑戰。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努力解決。由于國家間的利益差異和發展階段不同,合作困難重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需要轉變經濟模式和能源結構,這對許多國家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傳統的高碳經濟模式已成為一些國家的經濟基礎,轉型過程將面臨經濟壓力和社會調整的挑戰。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并引發了許多災害和危機。這些災害給各國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損失,應對災害風險也是氣候治理的一大挑戰。此外,國際氣候談判的復雜性和進展緩慢也是一個挑戰。各國在氣候談判中存在著不同的立場和訴求,達成共識需要時間和努力。
2019年1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指出,我國已基本扭轉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局面。經生態環境部初步核算,2018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比2005年累計下降45.8%,相當于減排52.6億噸二氧化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4.3%,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目前,以溫室氣體排放為代表的人類活動已經明確地導致了全球變暖,2011-2020年全球地表溫度比1850-1900年高出1.1℃。大氣、海洋、冰凍圈和生物圈發生了廣泛而迅速的變化,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全球每個地區,加劇了包括暴雨、洪水、干旱、颶風和森林火災等在內的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全球氣候變化導致冰川和極地冰層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洪水的風險、破壞了沿海生態系統。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產生了較大影響,進而威脅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人類的糧食安全。
做好垃圾分類,為地球續航
如今,我們正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氣候變化影響,地球的美好,關乎你我他。“碳中和”如果能早日實現的話,地球的氣候環境將得到顯著改善,洪災、高溫、山火、臺風等極端天氣和隨之而來的惡劣影響不再,困擾人類已久的霧霾和環境污染問題將逆轉,地球將綻放出綠色生態。目前來看,碳減排仍然是當前最關鍵階段,垃圾分類在源頭上真正意義上實現碳減排。智能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人們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和環境狀況惡化的局面,通過垃圾分類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減少垃圾處置量,改善生存環境質量,在源頭上實現碳減排。
粵能環保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可以解決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難的問題,把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系統當作一個系統來看,充分發揮各參與主體的協同作用。智能垃圾回收箱可以更好地培養居民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主動進行投放分類,大容量的內桶可以減少垃圾運收的次數,降低運營成本,結合了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識別之后,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能夠快速的讓用戶對垃圾進行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通過垃圾分類回收、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模式,促進了生活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和社區環境的有效改善,通過垃圾分類實現資源回收利用,也提高了生活源頭垃圾的再生資源回收率和經濟效應。
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構建可持續未來的雙重挑戰垃圾分類實質上是經濟環境和綠色低碳雙贏的行動,同時也為今后更大強度的減排和適應進一步的氣候變化作好技術和發展方式的準備。也是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實現世界免遭災難性氣候變化的戰略之一。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朔州市碳達峰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發布! 2023-11-16
- 《六盤水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2024-03-20
- 垃圾分類與碳減排,從廢品到資源的轉變 2023-05-19
- 《四川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 2023-10-29
- 解讀 | 《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3-02-15
- 黑龍江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 2023-12-25
- 碳達峰中和標準建設頂層設計出臺! 2023-04-25
- 因地制宜 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 2024-01-10
-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2023-09-04
- 國家發改委發布“碳達峰十大行動”進展報告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效明顯 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