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點 | 垃圾分類對改善氣候環境的影響
自2017年6月1日起,我國在全國46個城市先行試點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求將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垃圾分類的推行可以有效減少垃圾總量、減輕環境污染,其實施將直接推動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目前,國家和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法律法規、行政命令或其他手段將垃圾分類作為公民遵守的強制性要求。
根據國家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實施方案》,到2020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到2025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垃圾分類可以有助于減少垃圾的總量,進而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的程度。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通過將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等有害物質分離出來,可回收物可以被分類處理后再利用,從而減少大量被浪費的資源和能源,減少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有害垃圾的處理:有害垃圾分類和回收可以減少有害物質進入自然環境,降低對人類和動植物健康的危害;其他垃圾壓縮和填埋:在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其他垃圾可以壓縮處理后,并采取有序的填埋方法,從而減少垃圾的總量,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的程度。
垃圾分類可以實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有效分離,從而進一步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回收,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浪費。此外,垃圾分類還可以促進環保意識的普及和提高,從而引導人們采取更加環保的生活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無法低估,可以對改善氣候環境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
除此之外,由于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和重金屬,在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惡英等有毒氣體,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垃圾分類可以降低垃圾焚燒過程中二惡英的排放,從而有助于緩解氣候變化。
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建立,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溫度,因為垃圾中可燃物的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熱能,而熱能是人類活動所需能量中最重要的來源之一,所以垃圾焚燒就成了主要的發電手段。
然而,生活垃圾分類對氣候環境帶來的影響尚未得到有效評估和廣泛關注,需要在后續工作中進一步探索、研究和論證。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系統,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和配合,并將垃圾分類納入城市發展規劃是關鍵所在。
政府應該對生活垃圾處理企業進行補貼或稅收減免,并給予其適當的經濟鼓勵,從而提高企業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積極性。居民要自覺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通過“小手牽大手”推動社區、學校進行科學合理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要充分發揮志愿者在生活垃圾分類中的作用。
部分資料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因地制宜 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 2024-01-10
- 上海制定持續優化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工作方案 2023-11-23
- 《淄博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23-12-12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開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發布 5月1日起施行 2024-03-19
- 解讀 | 《保山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試行)》 2023-11-14
- 垃圾分類產業,環保之路的金鑰匙 2023-12-14
- 山東威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城鄉全覆蓋 2023-12-28
- 《漯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將于2024年5月1日施行 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