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個城市垃圾分類指數評價報告發布,深圳進入前十名
4月26日,《100城市垃圾分類指數(GSI)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顯示,我國多地通過加強標準化驛站建設和分類督導,助力社區保持并強化自主分類習慣。
“十三五”時期,我國46個重點城市試點開展生活。為科學評估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動員公眾參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和萬科公益基金會在中國環境記協指導下,于2020年聯合發起“隨手拍點亮小區垃圾分類”活動。2022年,在多地社會組織及志愿者、數據調查機構和蔚藍地圖用戶參與和支持下,垃圾分類隨手拍累計從5萬多條增加到14萬多條,覆蓋地級及以上城市從2021年的315個擴展到335個,累計覆蓋小區從27000多個增加到93000多個。
2022年,IPE對垃圾分類隨手拍問卷進行優化,在大量樣本基礎上,將垃圾分類指數(GSI)評價城市從22個擴大到100個,并形成本期報告。
本期垃圾分類指數評價顯示,蘇州蟬聯第一,上海緊隨其后,南京進入三甲。同屬華東地區的福州、銅陵、青島、寧波、嘉興、深圳、杭州進入前十名。2021年評價過的22個城市中,分數提升3分以上的城市有青島、鄭州、蘇州、南京、北京、南寧、宜昌、武漢。其中青島增幅最大,提升達22.5分。
報告指出,部分領先城市得分一度有所下降,但同時,部分地區仍在完善垃圾分類政策法規,加強分類收運、處置,助力社區居民保持并強化自主分類習慣。部分城市廚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分出率上升,其他垃圾實現了減量,分類效果顯現。
但報告顯示,2022年度垃圾分類指數評價中,城市平均分僅15.07分,超過一半城市得分低于10分,社區垃圾分類表現尚處在較低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數城市還沒有“十四五”規劃要求的“撤桶建站、定時投放、監督指導”三大關鍵措施,導致居民自主垃圾分類投放率偏低。參評城市平均廚余垃圾分類投放率僅23.1%,垃圾混合投放率高達81%。僅15個城市的正確投放率高于混合投放率。廚余垃圾分類投放率最高的是蘇州,為96.2%,保持了2021年的高水準。重點城市平均廚余垃圾分類投放率為37.8%,混合投放率為68.2%,非重點城市廚余垃圾正確投放率13%,混合投放率89.8%。
據介紹,標準化垃圾分類驛站、封閉式垃圾分類箱房可在非投放時間關閉,是落實定時投放的重要硬件配置,這兩類投放設施極低覆蓋率意味著定時投放難以真正推行,影響了垃圾分類投放。
報告還指出,廚余垃圾處理能力缺口大和“吃不飽”并存,當前在建和已建成處理能力僅約占廚余垃圾可分出量的1/3,但檢出率低導致超前規劃建設的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吃不飽,純凈度不高影響廚余垃圾處理效率和質量。目前,垃圾焚燒能力已出現區域性過剩苗頭。隨著垃圾分類推進,垃圾資源化利用量提升,垃圾焚燒能力過剩問題有可能顯現。
來源:科技日報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