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能的 “互聯網+垃圾分類”,開創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新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廢舊物資的大量產生,為我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作為我國綠色發展的物質支撐和綠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環保產業理應受到重視,而作為環保產業的支柱之一的垃圾分類更是不容忽視。廢舊物品資源回收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轉化為資源,既能減少垃圾的產生,又能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我國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廢棄資源,如能有效利用,可替代部分原生資源,形成“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發展模式。
促進節約型社會的發展,是我國乃至世界各國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顯然,只有保護資源,節約資源,促進資源回收,才能促進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人們在不斷提高消費要求、消費水平的同時,往往忽視了廢棄物的回收和利用,從而造成了環境污染和資源的浪費。
垃圾分類不單單只是硬件設施的完善,更是人們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的一場革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具有持續性、長期性等特點,這已經為人類實踐所證明,也是開展這項工作所必須遵循的規律。
隨著的深入推進,為了實現垃圾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滿足減少人工、節約成本等需求,很多地區開始廣泛推行使用智能垃圾分類設備,以此滿足市場及大眾的需求。居民垃圾入桶、垃圾分類意識增強,在社區和城市街道等公共場所的戶外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正以其垃圾智能回收、分類的優勢逐步取代普通垃圾桶。這說明智能垃圾分類技術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隨著技術手段、方法和理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這一領域的研究熱情也越來越高。一些有利于垃圾分類的新發明不斷涌現,新技術得到應用,不少網友直呼“高手在民間”。
粵能的“互聯網+垃圾分類”
“互聯網+垃圾分類”開創了我國生活垃圾處理和回收利用的新模式。尤其是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術、新方式推動生活垃圾“三化四分”處理,已成為國際生活垃圾處理的新趨勢。利用信息技術創新垃圾分類系統,可以快速有效地為垃圾分類處置和監督管理帶來新的機遇,使生活垃圾分類朝著精細、科學、專業、便捷、智能、高效、透明、安全的方向發展,“互聯網+垃圾分類”的融合勢在必行。新的垃圾處理模式的形成,既體現了對垃圾無害化的高度重視,又體現了對科學高效技術的迫切需求。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新業態層出不窮,在未來將極大地重塑人們的生活方式。
居民垃圾入桶、垃圾分類意識增強,在社區和城市街道等公共場所的戶外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正以其垃圾智能回收、分類的優勢逐步取代普通垃圾桶。
粵能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
居民通過人臉識別、熱傳感應、掃描二維碼或者刷卡解鎖等方式開門,垃圾投放后系統便會測定投放情況、投放重量、對行為進行評分,最后累計積分。累積的積分達到一定的金額可以提現或在指定商城兌換禮品,以此種方式激勵居民使用智能垃圾桶。在居民投放垃圾的同時,系統后臺可以匯集信息,形成數據庫,掌握各小區垃圾分類的相關情況和分類回收的品種數量,不僅方便了居民投放,有利于后期管理。
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功在當前,利在長遠,不僅關系到城市和城區的綠色發展,也關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質。垃圾分類工作需要宣傳,需要人人參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