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能入選 | 《中國城市環衛行業智慧化發展白皮書(2021)》正式發布
6月27日,《中國城市環衛行業智慧化發展白皮書(2021)》正式發布!《中國城市環衛行業智慧化發展白皮書(2021)》共有五大章節內容,包括前言、概述、現狀與問題、方案與模式、展望與建議。同時選出44個示范案例,涉及垃圾分類、環衛作業、垃圾收運、垃圾中轉、生活垃圾焚燒、餐廚垃圾處理、建筑垃圾處置、智慧環衛整體、雙碳業務、標識解析、環衛測試床、智能運維平臺等方面,供大家參考。
粵能環保旗下“威海市粵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及戰略合作伙伴“深圳市金曉科技有限公司”入選示范案例。
入選詳情如下:
威海市粵能環保以智能化垃圾分類、探索互聯網+創新監管模式入選應用案例。
截止2021年12月,粵能環保已在威海市環翠區累計投放100組設備,累計用戶數達到9萬余人,每組設備日均投放量達到7噸,總投放次數累計190.4萬次。公司擁有成熟的垃圾分類運營模式,相比傳統的垃圾分類運營模式,優勢是既擁有成熟的線下運營系統還具備互聯網基因,實現運營監管的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并且充分落實了降本增效、綠色安全的經營理念。
針對垃圾分類的源頭上,居民的參與度低、分類成本高、效率低;“分類收、及時收”與“控制成本、降低碳排放”難兼顧兩大痛點,粵能環保找出了解決方案。
其一,回收箱以投擲垃圾獎勵“低碳幣”的形式鼓勵居民參與,投放后設備自動稱重、實時計發獎勵,獎勵可多平臺提現;其二,擁有完善的等級制度,正確投擲垃圾可以提升賬戶等級,等級越高投擲的獎勵基數越高;其三,回收箱就是“督導員”,居民投擲錯誤,系統可追溯倒查,保障了分類的準確率,用技術代替人工,節約了大量成本;其四,注重用戶體驗,擁有多種開門投放方式供各類群體使用。針對智能手機用戶有APP小程序、公眾號等方式參與;針對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機的群體推出低碳卡及聯名銀行卡、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系統;其五,回收箱配備智能AI分類助手系統,做到設備現場語音指導投放。“粵能智能回收箱”真正低成本高效率解決了居民不愿分,不會分的問題。
2、創新傳統收運模式
第一,專車收專項;第二,使用小壓縮車進小區收運,滿載以后中轉到大壓縮車。通過小車負責收運,大車負責運輸的方式提升了收運效率并且降低了運營成本;第三,通過滿溢報警系統,桶內垃圾達到百分之八十自動實時通知收運人員前往清運,既滿足了居民投放的需求,又兼顧了企業成本,減少了碳排放,打造了高效收運、低耗運輸的綠色收運模式。
通過收運模式改革、用終端滿溢系統取代傳統路線,用“小車收、大車運”的中轉模式增效節能,利用科研優勢實現了垃圾投放全環節可追溯倒查、垃圾收運智能調度、垃圾投放大數據中心,為城市的環衛管理和今后垃圾分類納入個人征信系統提供了技術支持。
深圳市粵能環保戰略合作伙伴深圳市金曉科技有限公司以CM數字城市智慧環衛管理云平臺入選應用案例。
深圳市金曉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環衛監管監控系統平臺的研發和銷售,擁有專業的智慧云平臺的軟件研發團隊,通過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提升城市環境服務作業水平,實現城市環境服務作業的全程管理,保障城市環境服務作業的質量,成熟的硬件設備研發團隊,金曉科技擁有先進的研發和生產能力,研發、制造和銷售基地在國內分布于深圳、蘇州、重慶、哈爾濱、青島等地。
針對作業車輛行駛軌跡、作業量、油耗、保養、保險、違章等諸多問題,成百上千臺車輛根本無法用人工進行管理;作業人員排班,作業量需動態規劃,保潔員流動性大、在崗監督很難、作業效果參差不齊,考勤不到位兩大痛點,金曉科技提出了解決方案。
1、根據環衛作業管理需求,采用數字孿生技術構建 CIM 數字城市體系,綜合利用互聯網、物聯網、計算機應用軟件、RFID 技術、無線網絡技術、GIS 地理信息、圖像識別、AI人工智能垃圾識別技術、GPS 定位等多種技術,建立長期的精細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體系,形成數據駕駛艙,從機械保潔作業到垃圾分類收運,做到人、車、物、事的全程跟蹤和無死角管控,智慧環衛三維可視化管控平臺。
2、通數字生技術將所有環衛要素進行數字重建管理,智能沙盤規劃實現對機械作業路線、各類型收運路線,人員作業區域等基于GIS地圖的規劃。作業中通過傳感器設備收集作業數據。用戶設置管理規則,進行作業質量的動態監管。對環衛作業信息進行匯總統計,并可進行可視化展示。
3、無人值守傳感器可以持續對重要環衛設施、人員、車輛、場地實時監控,減少了人為信息收集,通過數字監控系統可以將城區管轄的即時情況呈現在管理部門面前,為管理者提供及時決策依據。可以實現環衛作業提前規劃預警、作業過程實效監控、環衛事件動態監察、作業結果科學評價,智慧環衛管理可視化系統。
將作業人員、車輛、環衛設施、應急事件等環衛要素融合在一個信息平臺上,按照“網格化管理,監管分離”的管理模式,實現對環衛日常作業的管理,包括對環衛基礎設施、環衛作業車輛、作業人員、保潔責任區域的管理以及作業過程的實時監督,并對多渠道上報的環衛事件進行指揮派遣及處理,形成對人、車以及作業質量的考核與評價,建立環衛作業精細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體系的長效機制,做到人、車、物、事的全程跟蹤和無死角管控。
資料來源: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雙碳目標”推動垃圾分類模式駛入轉型快車道 2023-01-18
- 推動垃圾分類模式駛入轉型快車道 2023-07-14
- 解讀《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漳州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 2023-09-15
- 《襄陽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印發 2022-11-17
- 2022碳達峰碳中和論壇暨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閉幕 2022-12-18
- 【部門解讀】關于《廣東省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的解讀 2022-11-21
-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 2023-06-03
- 論點 | 垃圾分類工作的現實困境和破解之法 2023-06-22
-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垃圾分類處置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意見 2022-11-10
- 垃圾分類是雙碳目標下的綠色發展支點 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