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垃圾分類模式駛入轉型快車道
近年來,由于國家“”政策的落地,各行各業紛紛步入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道路上來,將環保責任視為第一責任,積極策劃自身綠色轉型,發揮自身優勢,甚至帶動其他產業共同實現低碳發展,實現“雙碳”目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課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目標已然勢不可擋。
生態環境部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0》,這個解讀把氣候變化分為五個方面的步驟。總之就是從監測和風險管理預警,再到提升自然環境適應能力,再就是改善提升經濟社會體系來適應氣候變化,然后再構建適應氣候變化的區域格局,再到戰略實施共五個步驟。
在“雙碳目標”下有序實施生活垃圾分類
全國共46個重點城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示范引導,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和經驗。目前已有7700萬戶以上的家庭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居民小區的覆蓋率達86.6%以上,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在重點城市示范引領下,其它地級以上城市已全部制定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約50萬噸/日,餐廚垃圾處理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大幅提升。
“雙碳”政策如何利好垃圾分類行業
在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國家和地方法規層面已明確將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作為首要目標,推動高質量的資源回收體系和生活垃圾處理收費等制度建設。在此背景下,我國生活垃圾年清運量逐年上升,市場規模逐漸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進入這一行業。雖然行業參與企業數量較多,但相關企業的規范化運營、集約化經營水平還有待提高。而未來,國家戰略層面對垃圾分類行業就是最大利好,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垃圾分類新模式推進“雙碳目標”、實施數字化轉型駛入快車道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雙碳”目標下的中國經濟發展受到眾多主流媒體關注,眾多全國人大代表以及企業代表也紛紛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產業升級、能源結構調整、生態環境優化等問題提出建議。其中有代表建議:源頭垃圾分類管理仍待夯實。部分社區的分類投放點位設置、設施設備配置、常態管理水平仍有待優化,部分老化或應急型洗手、除臭裝置急需更新,投放點周邊環境質量管理仍需居委、業委、物業長期關注,加強管理維護。同時,源頭減量仍待突破,廚余垃圾處置利用能力仍需提升,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體系還需完善。在“雙碳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更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垃圾分類助推行業發展,為“雙碳目標”貢獻源源不斷的力量。
粵能環保自主創新,探索垃圾分類新模式
粵能環保自主創新研發的智能垃圾分類箱依托當前先進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自主研發的互聯網+智能垃圾分類解決方案。通過智能稱重、積分獎勵的方式,引導改變居民投放垃圾的傳統習慣,從源頭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建設環保型城市。垃圾分類全程一站式智能化運作,培養居民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逐漸形成居民自主分類的良好風尚。統一收集轉運,告別垃圾不能及時處理而帶來的異味,自帶除臭效果,大容量的儲存垃圾,還能對投放垃圾實行視頻全程監控,宣傳促進居民垃圾分類投放,集中投放確保分類投放和收集,最后將數據上傳服務器,等溢滿在通知來進行收運。“垃圾兌換積分”,通過投放的垃圾自動稱重兌換相應的積分,獲得的積分可以去兌換一體機,商城兌換所需物品或者直接提現,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浙江省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條例(草案送審稿)》公開征求意見 2023-10-04
- 教育部印發《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2022-11-13
- 垃圾分類是雙碳目標下的綠色發展支點 2024-02-20
- “雙碳目標”推動垃圾分類模式駛入轉型快車道 2023-01-18
- 【部門解讀】關于《廣東省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的解讀 2022-11-21
- 論點 | 垃圾分類工作的現實困境和破解之法 2023-06-22
- 碳達峰中和標準建設頂層設計出臺! 2023-04-25
- 2022碳達峰碳中和論壇暨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閉幕 2022-12-18
- 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破百億,垃圾分類能減碳 2023-02-13
-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