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四大環節環環相扣
是指將垃圾按照一定的規定或標準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系統。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生活垃圾產量也迅速增長,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如果不對垃圾進行分類,實現對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就必須要再建更多的垃圾焚燒廠或垃圾填埋場,處理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否則現有的垃圾設施日處理能力已經遠遠跟不上生活垃圾日產生量。
現在垃圾的主要處理方法是焚燒和填埋。垃圾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劇毒的二噁英氣體,污染大氣;垃圾填埋會產生毒性極強的滲瀝液,污染地下水源,而且會浪費大量的土地。而且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居住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焚燒廠和填埋場的新建項目越來越難得到周圍居民的認可,所以實行垃圾分類已經迫在眉捷。
一、分類投放
生活中的垃圾可以被分類四大類,分別是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
二、分類收集
健全配套設施,加強監督管理,根據生活垃圾產生量和類別,合理布局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等設施設備。
三、分類運輸
完善分類運輸系統,分好可別“一車端”。根據收集需求配足分類運輸設備,實現廚余垃圾與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開,確保有害垃圾單獨收運;建立高效的分類運輸系統。
四、分類處理
1、玻、金、塑、紙、織物通過分揀,進入再生資源循環體系,回收再利用;
2、有害垃圾采用收運暫存,到一定數量后送當地指定固費工廠做無害化處理;
3、廚余垃圾通過分揀,與其他垃圾嚴格細分,送當地廚余垃圾處理廠處理;
4、其它垃圾收運至焚燒場或填埋場處理;
5、大件垃圾收運至大件垃圾處理廠,經破碎、拆解,分出可回收和其他垃圾分別處理。
粵能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是指運用“物聯網+”等技術替代人工,通過智能化手段,對居民正確投放的垃圾進行自動稱重、自動計算積分、自動將積分返回居民賬戶、自動按不同檢索條件統計各類垃圾投放數據的一種回收系統。
政府部門使用粵能垃圾分類系統,可以實時考核垃圾分類的效果,了解居民垃圾分類的參與率、投放正確率和垃圾分類減量率等指標,同時可以監管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全部流程,執法有依,獎勵有據,還可以減少垃圾分類的持續投入;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