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垃圾分類 踐行低碳生活,加快實現“碳中和”
近年來,中國及世界各地自然災害頻發,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類過多地使用化石(碳)能源所致。城市是二氧化碳的高排放地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建設“低碳城市”是大城市的發展方向。
因此,為保護世界環境,提倡綠色環保,也就越來越多的組織,團隊、企業和居民在生活中加入到“碳補償”計劃中。碳補償是公眾捐資給專門機構,以植樹或其他減排項目,抵消自己二氧化量的自愿行為。生活中,處處都能減少碳排放及實現“”行為。
眾所周知,“垃圾分類”已深入人心,實則垃圾分類的減量化與“碳中和”如出一轍,垃圾分類減量化也是為了減少產生垃圾,而碳中和,就是通過自身節能減排的方式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環境保護、降低碳排放量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從碳排放的過程來看,降低碳排放量可以采取能源替代、資源循環再生、節能增效等方式。目前能源替代方式,發展最快也是前景較為廣闊的是光伏發電、風電發電等方式替代傳統火電、煤電等化石燃料發電方式,汽車采用鋰電池、儲能電池等新能源替代傳統燃油車動力源,為加快實現“碳中和”,目前凡是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或者用油耗車進行置換的,將會得到補貼,在不久的將來,新能源汽車會普及,這也正是在國家推動下,盡快實現碳中和。
垃圾分類需要做到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那減量化需要從源頭上去減量,而不是在后期,已經成為垃圾了,再去做分類,光分類是起不到減量的作用的,目前垃圾分類有很多常見誤區:一是觀念的誤區,都在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那既然是垃圾,那它就不是資源,什么是資源,從垃圾中分離出來的可回收資源才稱得上是資源;都認為垃圾分類是一個單獨的行業,其實并不是個人和個單位就能進行和主導的;有人覺得垃圾分類就是分類垃圾,首先垃圾分類的最終目的是科學化、合理化和系統化的減少垃圾,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鏈條來實現垃圾分類的最終目的的;當然,垃圾分類也不是公益事業。二是觀念誤區:垃圾分類是環衛部門一家的事,其實垃圾分類是一件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和因地制宜的全民行動。
“垃圾分類”和“碳中和”,都是在為低碳生活和低碳城市做努力和推進,這是即將和未來重要的方向。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2023-09-04
- 深入理解碳中和的基本邏輯和技術需求 2022-09-11
- 新機遇下的“垃圾管理者”相當于掌握了財富 2022-08-31
- 碳達峰中和標準建設頂層設計出臺! 2023-04-25
- 《浙江省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條例(草案送審稿)》公開征求意見 2023-10-04
- 文字實錄!國家發展改革委就生態文明建設有關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 2022-09-25
- 推動垃圾分類模式駛入轉型快車道 2023-07-14
- 教育部印發《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2022-11-13
- 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破百億,垃圾分類能減碳 2023-02-13
- 分類做不好,碳價屢屢新高?氣候目標需要更高碳價 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