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不完善,垃圾房遭棄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獲得了極大的豐富,但是隨之而來的社會問題也日益凸顯,垃圾的處理問題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常用的垃圾回收處理手段普遍為焚燒、填埋,由于我國目前沒有完善的垃圾分類制度,這種無差別的處理方式不僅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也產生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垃圾分類,本質上是件對社會意義深遠且環境利好的事情,可是,嚴苛的和條例卻讓大家叫苦不迭,由于人為處理較為復雜、且大家自發的垃圾分類意識和習慣未形成,“垃圾分類難”深深困擾著大眾。
當今我們身處于處于智能化、AI技術落地時代,環衛領域自然引得諸多人才、資金進入,也如雨后春筍一般紛紛出現。在面對百花齊放的垃圾房市場環境中,我們該如何選擇經久不衰的高品質設備呢?
目前生活中我們所使用的垃圾房,垃圾房桶內材質及機械強度雖能基本滿足其在高溫環境下的長期使用需求,但大多不具備防高溫功能。尤其是在夏天炎熱的天氣里小區垃圾桶未及時清運,夏季瓜果、剩菜剩飯多,垃圾桶內溫度較高,高溫天氣下極易導致垃圾變質,使得垃圾桶內的垃圾腐敗速度較快,易發出臭味,且利于蚊蠅等的滋生,對市容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如果垃圾桶有損壞、垃圾清運車輛未及時處理滲漏液,腐化液體將流向人行道、車行道,臭味更是久久不散......
傳統垃圾房設計不完善 機器遭棄用
傳統垃圾房沒有交互系統,那它的積分兌換是如何實現的。原來,居民想要獲得積分,需要提前向回收機公司申領一沓二維碼貼紙,每次扔廢品時,要將二維碼先貼在塑料袋上,再把塑料袋和廢品一起投到垃圾桶中,非常麻煩。更讓人無奈的是,就算做了這一系列工作,積分還不一定能返到自己的賬上來。需要工作人員每次清運柜中廢品時,會手動給二維碼掃碼,再把積分返回到居民的賬戶上。之所以有時積分返不回去,是因為二維碼貼得不牢,已經從袋子上脫落了,工作人員無從掃碼。
垃圾房售后成本高、維護難
大多數垃圾房設備功能簡單,不適合實際操作。不懂垃圾分類運營的企業,無法為運營項目提供運營服務和幫助解決問題。垃圾房設備研發和后期維護成本巨大,垃圾房都無法投入或者不愿投入、利潤低、容易倒閉,投放市場的設備變成阻礙項目的運行,變成新的垃圾。由于局限于投入技術和成本關,智能垃圾房設備在產品設計上完全沒有能力做到設備使用環境,使用區域南北方溫度差異,產品故障率高,會讓運營項目造成停止和大量額外的售后維護成本。
垃圾回收治理難點,在于對源頭、運輸、處置三大環節的監管不夠精準、及時。粵能環保自主研發的智慧環衛系統,基于SaaS框架體系將智能垃圾折疊房、運輸車輛和處置企業的中控系統三者合一,搭建起覆蓋全過程的智慧化治理網絡,達到信息交互、實時預警的效果。通過智慧環衛系統管理平臺,實現了前端裝修垃圾前端封閉式智能化收集存放,清運車輛作業過程進行實時監管,末端處置跟蹤監管,確保了全鏈條的精準監管,破解傳統垃圾房處置難題,推動垃圾分類走上專業化、規范化、長效化治理軌道,有效為城市環境“減負”。
粵能環保通過18個月的研發,折疊房在工藝流程方面,改變了傳統的焊接工藝,采用鉚接的方式進行連接,大大減少了產品的運輸、裝卸等費用,通過折疊運輸、本地化安裝的方式,為企業節約成本。在質量檢測方面,粵能環保投入500多萬元,建設了一個具有國家CMA認證資質的格綠班產品實驗室。可以對垃圾分類設備的高低溫、鹽霧老化、材料物理性能等各項指標進行檢測,經過38道工序,48小時老化測試。
智慧環衛系統跟智能折疊房投放收運實現一體化操作,真正實現“垃圾不落地”,避免二次清運造成的環境污染,最小化占用小區空間,最大化降低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最優化提升便民服務。智能硬件設備只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接口,接口背后是基于SaaS框架體系的智慧城管綜合治理IOC云平臺。該平臺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安防視頻和工業控制等相關技術,通過智能終端感知設備進行數據采集、挖掘、分析及處理,通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建設統一的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對環衛管理所涉及到的人、車、物、事件進行全過程實時監督,提升環衛作業質量,降低環衛運營成本。這套系統首先從城市管理角度整體布局,然后再深入學校、社區、商場、園區等具體場景進行智能管理,致力于提供“城市大管家”“共創智慧城市”等人居環境綜合提升服務,正在實現更多應用場景的覆蓋。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垃圾分類 變廢為寶 ——風情假日資源回收日活動 2020-05-11
- 使用粵能智能垃圾分類設備有實際的哪些效果呢? 2021-05-15
- 如何提高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 2021-01-06
- 讓智能垃圾分類飛揚起來 讓粵能環保流行起來 2021-05-11
- 你有見過這樣的垃圾蟲嗎? 2022-01-10
- 老羅講分類(152) 講述垃圾分類背后的故事,現實版《尋槍》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