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見過這樣的垃圾蟲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稱呼,“垃圾蟲”,大家應該很好奇,它是一種什么生物呢?其實,在新加坡,“垃圾蟲”其實不是指的是某種生物,他是指在垃圾分類時沒有按照垃圾分類標準來做垃圾分類的人,所以要受到一定的處罰,這樣才能使大家能堅持有效的做好垃圾分類;新加坡垃圾分類,就是從娃娃抓起、全民教育、持久教育的方式,留學生去到新加坡的第一堂課也是“垃圾分類”,小懲大戒,有這樣的處罰方式,也是起到了警示的作用的,因此,在新加坡,小心你也會變成“垃圾蟲”。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會產生很多的垃圾,這些垃圾多半是被填埋在地底下,我們知道,很多垃圾是沒辦法分解的,如若長期埋在地下就會污染土地。長期累積的話人類就會因為沒有立足之地而毀滅。而針對垃圾的問題,世界各國也都在想方設法地實現全民垃圾分類,成為長久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
眾所周知,垃圾分類是政策導向非常明確的行業之一,從地方角度政策而言,跟隨國家政策制定本地垃圾分類相關文件,提出地方目標、工作方案等,是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地垃圾分類行業的發展方向,但在上傳下達過程中難免出現偏差,在配套的監管制度尚不明確清晰的情況下就將垃圾分類工作推向市場,可能就會導致亂指揮,效果差的現象。
1、垃圾分類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雖然能看到拉橫幅、建垃圾房等顯而易見的東西,但如何給居民做好宣傳,正確分類投放,如何檢查垃圾分類成效,如何考核投放正確率這些都不免令人疑惑。
2、在家辛苦分揀好了垃圾,可是等垃圾車一來,所有垃圾全被混裝倒進垃圾車,收運環節沒做好就談垃圾分類,那也就只能做做樣子而已。
3、短期內大部分居民做不到垃圾分類的現象還是時常會發生,最終還是需要企業進行二次分揀。
基于以上幾點,垃圾分類工作需要從前端分類、中端收運、末端處理及下游產物去處全部進行系統化的規劃布局,才能形成完整的垃圾分類產業鏈,助于垃圾分類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為垃圾分類工作提供法規保障。在沒有法律的約束下,垃圾分類的日常管理將異常艱難,對于不進行分類甚至偷排亂倒的居民來講毫無違法成本,時間一長必將影響自覺遵守垃圾分類要求的居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信心。
因此,有一定的獎懲制度,有了“垃圾蟲”的處罰方式,也是對大家的一種警示作用。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