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霧還是霾,還在傻傻分不清?
霧、霾最近常常相隨相伴出現,還有人以為“霧霾”就是一個詞,但實際上,這樣的理解是不準確的。我們周圍的空氣時長被霧或霾籠罩著,從天氣來看,霧和霾都是灰蒙蒙的一片,而在人們的常規叫法中總是稱霾為“霧霾”,可在氣象天氣分類中,將霧和霾分為兩類,那么霧和霾有怎樣的區別呢?,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于城市,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開始我們也覺得霧霾是很遙遠的,實際上霧霾一直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共存。
是霧還是霾,具體咋區分?
霧是一種自然現象,是懸浮在貼近地面的大氣中的大量微細水滴(或冰晶)的可見集合體。霾又稱灰霾(煙霞),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是由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并導致能見度惡化。
霧與霾的主要區別
1.能見度范圍不同。霧的水平能見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
2.相對濕度不同。霧的相對濕度大于90%,霾的相對濕度小于80%,相對濕度介于80-90%是霾和霧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霧的厚度只有幾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達1-3公里左右。
4.邊界特征不同。霧的邊界很清晰,過了“霧區”可能就是晴空萬里,但是霾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
5.顏色不同。霧的顏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則是黃色、橙灰色。
6.日變化不同。霧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現;霾的日變化特征不明顯,當氣團沒有大的變化,空氣團較穩定時,持續出現時間較長。
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這一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有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準,與此同時,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
2015年,根據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內地設市城市共計656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1.91億噸,其中衛生填埋處理量為1.15億噸,焚燒處理量為0.62億噸,其它處理設施處理量為354萬噸。也就是說填埋占比60.2%,焚燒占比32.5%。這只是生活垃圾的處理,還有建筑垃圾,還有工業廢棄物,還有餐飲行業的垃圾等。每年產生的垃圾都是天文數字。垃圾填埋就產生了兩個問題,垃圾圍城和耕地減少。
垃圾焚燒也是產生霧霾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垃圾焚燒發電,比填埋的效率要高很多。但是焚燒不能不管什么東西都直接燒,有點說過不過去,就是不能一刀切。像廚余垃圾,高溫燒是可以,但是浪費資源。像是廢舊織物,本來可以回收的,但是你一燒就產生有毒有害氣體了。垃圾分類可以減少垃圾的處置量,減少焚燒和填埋等處理垃圾的行為,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垃圾處理的正常運行以及控制環境污染情況,還能夠減少可回收垃圾造成的污染現象,循環的利用這些可回收物質,保證資源再生。我們只有把垃圾分類做好,把可回收物分類出去,在把其他垃圾進行焚燒,也可以減少霧霾的產生。
粵能環保自主研發的,采用先進的微電腦控制芯片、帶有紅外傳感探測裝置組成,自身可以連接SaaS架構的智能垃圾分類管理平臺。因地制宜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智能垃圾箱采用封閉式、智能化、人性化設計,外觀整潔,解決了傳統垃圾桶對使用者存在的衛生感染的隱患,能有效杜絕各種傳染性疾病通過垃圾進行傳播和防止桶內垃圾氣味溢出。帶有感應開合、稱重計量、滿溢報警提醒、廚余破袋等功能,同時桶內還可以通過物聯網紅外線傳感技術,將各類垃圾量、清運量等數據實時上傳至生活垃圾分類全流程管理系統,實時監測管理。
造成霧霾的原因,不僅僅是工業污染,也是我們每一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不能制止這場危機,我們將無處可逃。當下,我們每個人只能先做好垃圾分類,垃圾分類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垃圾分類可以有效的減少地球垃圾60%以上,減少地球污染,為地球上生活的其他生命以空間,讓地球的各種生命體和諧共存。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撤桶并點”點燃智能化垃圾分類的未來 2023-08-14
- 垃圾分類引領領綠色生活新風尚由“它”來主導 2024-04-07
- 環保科技賦能,粵能環保創新垃圾分類解決方案 2024-07-26
- 如何在社區推廣可回收垃圾桶的利用率,增加環境保護的效果? 2023-08-05
- 智能垃圾箱與垃圾分類的融合,實現環保新篇章 2024-01-16
- 你了解智能垃圾箱的回收方式嗎? 2023-05-05
- 智能垃圾箱是如何實現垃圾分類的科技之道 2023-07-06
- 揭秘智能垃圾箱,告別傳統,擁抱未來 2024-02-26
- 垃圾分類實施策略:智能化管理引領社區新風尚 2024-05-21
- 智能垃圾箱是環保事業中的重要“角色” 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