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助推“無廢城市”建設,你知道多少
生態環境部等18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工作目標是,推動100個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到2025年,“無廢城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無廢城市”旨在把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垃圾通過再利用的方式逐步減少甚至消除,廢棄物的源頭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全程無害化處理是實現目標的具體路徑。無廢城市”并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生活中如廢舊手機、廢舊計算機等電子垃圾中都含有稀有金屬,其回收、提煉的成本比野外開采的成本要低,是一塊“礦山”。“無廢城市”建設優化并延伸固體廢物從產生到處理的產業鏈,加快推動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兩網融合,促進固廢產業做大做強。
“如何打造“無廢城市”, 首先需要從源頭減量,而源頭減量的痛點來自于垃圾。大多數的垃圾處理還是以垃圾填埋為主,垃圾填埋場不僅侵蝕著我們的土地,產生溫室效應,加劇了全球變暖。垃圾填埋并沒有能夠很好的對垃圾進行處理,填埋的垃圾并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殘留著大量的細菌、病毒;還潛伏著沼氣重金屬污染等隱患;其垃圾滲漏液還會長久地污染地下水資源。這對我們實現“碳中和”節能減排更加遙遠。全民參與,做好垃圾分類,才是我們當前的目標。
助推“”建設
粵能環保自主研發的智能垃圾分類箱,涵蓋了用戶信息、區域管理、數據統計、預約回收、積分兌換等多項功能,為管理部門提供垃圾分類實時數據,混裝識別和24小時監控功能提供了依據保障。在遇到混裝垃圾投放的情況,會自動識別抓取投放混裝垃圾的行為,上傳到大數據平臺,與居民后臺數據庫對比,自動匹配違規投放對象,識別個人信息,并拍照取證。針對多次投放行為不規范的居民,對其阻勸進行整改,從而督促居民養成分類好習慣,也提高了垃圾分類末端的處置能力。
如果人人盡可能從垃圾分類、綠色出行、綠色辦公、杜絕餐飲浪費、節水節電、共享物品等小事入手,養成一種節約、高效利用資源的生活方式,就能夠從源頭上實現廢棄物的減量化,讓每個人在自我適度約束的基礎上實現全體人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提升。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