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資源回收進入新的發展機遇期
隨著制度在全國持續快速推進,“十四五”時期再生資源領域的發展成為行業刻不容緩解決的難題。由于回收利用行業涉及回收運輸、分揀加工、綠色供應鏈等諸多環節,是循環經濟、節能環保領域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國務院相關部委的政策引導下,國內再生資源產業規模顯著提升,經營模式進一步規范。
自習近平總書記對再生資源垃圾分類建設的政策方針提出后,石家莊市鹿泉區通過激勵手段:對轄區18541 戶居民、16 個黨政機關、17 所中(小)學、3 所醫院、2 個商超、2 個農貿市場實施智能垃圾分類。該項目共安裝了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66套,配置了分揀收運車5輛,建設了分揀中心1處,建設了日處理10噸易腐垃圾處理廠1處,一年總投資為596.51萬元。該項目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建立數字化云平臺,以APP終端數據處理,構建垃圾分類回收體系,配套建設智能回收網絡,在區域內完善分類和回收“兩網融合”。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石家莊市高新區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高新”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垃圾分類模式。
今年2月22日,在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提到“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鼓勵地方建立再生資源區域交易中心。鼓勵企業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廢物回收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培育新型商業模式,打造龍頭企業,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加強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廢金屬、廢玻璃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提升資源產出率和回收利用率。”思路決定出路,布局決定結局。
近年來,“兩網融合”這一概念被屢次提及,意味著對生活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政府引導企業打通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之間全產業鏈條,完善上游的分類投放環節、中游的分類收運環節、下游的分類處理環節之外,企業想做大做強,更需要運用新技術、探索新模式、拓展新路子使其成為驅動行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據了解,深圳粵能環保除了給用戶提供垃圾分類運營解決方案的同時,還利用SaaS系統平臺優勢打造社區生態,創建更多的產業服務,為垃圾分類運營企業提供更多的盈利模式,讓客戶財源不斷。其市北區的“五新”理念打造了“物聯網+智慧分類平臺”運用于垃圾分類,形成了集垃圾分類宣傳、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監管全智能化的完整閉環,既有效調動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又節省了政府在垃圾分類宣傳、監管等方面的投入成本。
垃圾要分類,粵能是必備。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