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衛生月從垃圾分類四分法做起
每年4月是全國愛國衛生月,從1989年起,今年2021年4月是第33個愛國衛生月,今年的愛國衛生月系列活動的主題是文明健康,綠色環保。
1、講文明:洗手要規范、口罩常佩戴、一米文明線、公筷好習慣。
2、籌健康:膳食有營養、運動講科學、戒煙又限酒、身心共健康。
3、守綠色:傳遞生態理念、保護自然環境、踐行綠色生活、建設美麗家園。
4、重環保:推行垃圾分類、選擇低碳出行、注重節約環保、爭做光盤一族。
歷屆主題
2008年:清潔家園,健康奧運
2009年:清潔城鄉,健康生活
2010年:清潔城鄉,保護健康
2011年:清潔城市,健康人生
2012年:愛國衛生人人參與,健康生活人人享有
2014年:遠離病媒侵害,你我同行健康
2019年:共推廁所革命,共促衛生健康
2020年:防疫有我,愛衛同行
2021年:文明健康,綠色環保
文明健康始于心,低碳環保踐于行,實行關系大家的生活環境和健康,關系節能減排和資源再利用,養成垃圾分類意識,做好垃圾分類,需要我們每一個公民的積極參與和配合,那么我們生活垃圾分類應如何做好呢?一般可分為四大類,應先分出廚余垃圾,避免可回收物受到污染,分出可回收物可最大限度的回收資源循環利用;分出有害垃圾可杜絕環境污染和保護人體健康;分出其它垃圾可提高焚燒熱值。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紙類、玻璃、塑料、金屬和織物五大類,可進入資源回收系統循環再利用。
2、廚余垃圾:主要包括菜葉、果皮、剩飯剩菜為主,一般可采用集中堆肥的方式進行處理,轉化為有機肥料。
3、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避免污染環境。
4、其它垃圾:除上述以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采取衛生填埋可有效的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空氣的污染。
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是垃圾分類處理的基礎,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的最終處置量,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消耗,最大限度的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改善生存環境質量,減少污染排放,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良好效益。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如何提高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 2021-01-06
- 垃圾分類不是為了分類垃圾而垃圾分類 2021-08-23
- 智能垃圾分類大管家助力綠色低碳生活 2021-05-07
- 商務部發布《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建設管理規范》(SB/T 10720-2021) 2021-03-02
- 垃圾分類處理垃圾科普知識 2020-10-27
- 粵能五新平臺介紹之----新制造 2020-12-17
- 智能分類垃圾桶是建立垃圾分類意識的重要途徑 2022-01-19
- 垃圾分類收集亭對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的意義 2020-11-06
- 北京垃圾分類的意義何在 2021-01-11
- 互聯網+廢品再生回收的市場發展趨勢如何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