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一小步 社會文明一大步
一座城市對垃圾的處理方式,可以體現這座城市文明程度。青島市把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作為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文明進步、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重要抓手,探索出卓有成效的生活垃圾分類“青島模式”。
入戶宣傳改變百姓觀念
“您好,不好意思打擾了,我是咱們市北區的垃圾分類宣傳員,今天來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垃圾分類的小知識。”6月11日17時,交運北潔環境有限公司垃圾分類部副部長陳棟帶著40名宣傳員來到湖光山色小區,開始了當天的入戶宣傳。他們穿著印有“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標志的藍色馬甲,犧牲休息時間挨家挨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讓大家了解垃圾分類、學會垃圾分類。
“我很支持垃圾分類,但有時候也不會分類,今天宣傳員給我們全家仔細講解些小技巧,我們一定得行動起來。”家住1棟一單元102的居民黃先生表示,這種面對面的形式讓他們受益匪淺,他們會加入垃圾分類的大軍,從自己做起,宣傳落實垃圾分類。
從17時到21時,面對湖光山色小區居民,陳棟他們一刻不停地宣傳講解。也許有人會問,在《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實行前后近一年的時間,各區市、街道社區、商場學校等眾多單位機構開展了眾多形式不一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為什么還要挨家挨戶去宣傳呢?陳棟說,入戶宣傳不僅增強了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而且還能促使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實踐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提高居民的知曉率,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生活的自覺行為。
精準施策改變投放行為
為幫助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市北區市場化配置智能回收箱,通過為居民建立綠色賬戶,給正確分類的居民以積分獎勵,激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鼎城小區5棟居民樓共680戶,自5月份實行市場化運營后,該小區可回收物收運量每天約為100公斤,每天能分出的廚余垃圾約為2桶,效果初顯。
李滄區則建立小區設分類指導員、社區設分類專員、街道設分類檢查員和區里設分類辦公室的生活垃圾分類督導體系,引導居民準確投放,提高垃圾分類質量。目前全區已有1004名垃圾分類指導員經培訓合格后上崗,在早、晚兩個時段指導居民垃圾分類。
垃圾桶點過多,會導致分類管理困難、分類效果差。青島多個區市開始推廣垃圾分類“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投放模式,通過標準化四分類投放點計劃實現專人管理,分類投放。高新區高新嘉園小區分類垃圾投放點從10個改為5個,包括3處分散投放點,2處集中投放點。每個投放點至少配備一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專職負責駐點指導、開袋檢查勸導等工作,并現場對分類情況打分評核,對不分類、錯分類的,要求現場重分或禁止投放,“手把手”培養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和習慣。
完善體系建設
如今,在青島市眾多區市的社區中,都能看到智能回收箱的身影。智慧垃圾分類平臺通過手機App、刷卡、人臉識別等方式,引導居民分類投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運用圖像識別技術,對居民投放的廚余垃圾自動識別,現場稱重、自動積分上傳云平臺,然后返回到居民賬戶,積分可用來提取現金、網上商城購物、禮品兌換機兌換禮品等,從而激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流程更新方面,青島全面實施廚余垃圾單獨收運,目前共配置廚余垃圾分類運輸車輛249輛,設置廚余垃圾分類運輸線路217條,實現市區基本全覆蓋。同時,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和專項監督執法,對生活垃圾混收混運問題實施“零容忍”。 5月7日,青島市印發《2020年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今年年底前全市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5%;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在市區推進標準化四分類投放桶點升級改造,數量不少于3000個;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提高分類投放水平,加強分類收運作業,完善分類處理體系,推進再生資源利用,廣泛宣傳發動,嚴格行政執法,開展達標示范創建活動,創建100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達標小區和100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達標村。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