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垃圾桶保護環境
“人們常常將自己周圍的環境當作一種免費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這就是人類目前面臨的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因此人類決定使用垃圾分類這一處理方式。
垃圾分類是指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和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然后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而分類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減少垃圾對環境的危害,從而最大有利化地達到保護環境的效果。
大概來講,垃圾在分類儲存階段屬于民眾的私有物品,爾后經分類投放到公共垃圾桶成為民眾所在社區的區域性準公共資源,垃圾分類后運輸到垃圾集中點或轉運站后成為公共資源。而進行垃圾分類的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垃圾驟增。而垃圾增多的直接原因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導致了各項消費增加,進而大規模地產生垃圾,據統計,1979年全國城市垃圾的清運量是2500多萬噸,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運費是1.16元每噸,是1979年的4倍。經過高溫焚化后的垃圾雖然不會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投資驚人,所以就考慮到了另一個辦法,這就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到公共垃圾桶,并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但是垃圾分類在我國卻多有進行難度,第一點就是積累的習慣難以改正,沒有一種保護環境的意識。垃圾混裝,隨手將垃圾扔進公共垃圾桶早已經是多年養成的習慣。如今卻要按照“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有毒垃圾”、“其他不可回收垃圾”等分類,十分繁瑣。
】
第二點是政府沒有大力投資。現在大部分家庭沒有專用的垃圾桶,垃圾袋也是菜場提供的塑料袋一物多用。垃圾分類后,家庭用的垃圾桶或垃圾袋需要錢來購買,如果天天需要多個分類垃圾袋,這些錢對民眾來說肯定是不愿意“吃力不討好”的,怎么看都像是吃虧,所以這些必要的環節自然應該落到政府身上,但很明顯政府雖然有正視這個問題卻沒有落實到位,所以政府需承擔大部分的責任。
第三點是垃圾混裝難以處罰。現在扔垃圾到公共垃圾桶是隨時隨地,想怎么扔就怎么扔。垃圾分類后,卻沒有人來監管,也沒有強力有效的處罰措施,這讓全民進行垃圾分類十分難以進行下去。
我們現在把目光轉向日本,日本,1980年就開始資源垃圾回收試點工作。回收分類十分仔細。他們的分類有資源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危險垃圾、塑料垃圾、金屬垃圾和粗大垃圾等。
日本對生活垃圾的分類有著十分嚴格而細致的規定,日本所有的公共垃圾桶都是分類的,人們須根據垃圾的種類進行投放。回收分類垃圾則使用不同的專用垃圾車,分類垃圾被回收后,報紙被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廢棄電器被送到專門公司分解處理,提取可再利用的貴金屬等;可燃垃圾燃燒后可成為優質的肥料;且家庭垃圾必須在規定時間放到規定的垃圾回收場所。日本商品的包裝盒上就已囑明了其屬于哪類垃圾,也就方便了民眾的垃圾分類投放。
再者就是日本人人有垃圾分類的意識,每個居民都了解并知道分類垃圾的細節以及好處,都會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將垃圾分類投放到公共垃圾桶。最后就是政府嚴厲地處罰措施,出行時,日本人的做法是把垃圾放在袋子中帶回家。市民如違反規定隨意亂扔垃圾,就是違反了“廢棄處置法”,會被警察拘捕并處以3-5萬日元的罰款。
這樣做的直接效應是,城市生活垃圾大大減少,日本人年均垃圾產量只有410公斤,為世界最低。
惠特曼曾經說過:“大地給予所有的人是物質的精華,而最后,它從人們那里得到的回贈卻是這些物質的垃圾,”因此我們只能接受“破壞了自然景觀的美,自然動態的美和天籟的美。”所以,既然垃圾分類與環境保護密不可分,那么政府多一點管理投資,民眾多一點責任心,垃圾分類還難以實行嗎?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城市街道智能垃圾桶的適度配置——尋求衛生與美觀的平衡 2024-05-08
- 在垃圾分類運營中,智能垃圾分類箱和非智能的區別 2022-05-05
- 中央重磅文件,縣城鎮化建設全面推進,智能垃圾桶讓城鎮化更潔凈 2022-05-10
- 智能垃圾箱開門迎人、無異味的革命性創新 2023-09-11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盤點智能垃圾桶帶來哪些革新? 2023-07-09
- 面對逐年上升的垃圾量,該如何解決 2022-05-09
- 定時定點投放智能分類設備 2023-06-24
- 智能與非智能垃圾桶:功能差異與實際應用 2024-05-16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