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桶,垃圾分類第一步
早在2000年,廣州、北京、深圳、上海等8個城市就被確定為全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然而這些城市與混置的垃圾纏斗了近20年,垃圾分類和垃圾分類桶的推行效果卻差強人意。簡而言之,垃圾分類涉及的是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四個環節,一旦一個環節缺失了,別的環節的努力都白費了,這就更需要推廣垃圾分類桶,在垃圾分類的源頭解決垃圾混置的問題。但只靠個人在家做好垃圾分類,后續環節跟不上,也是白搭,所以在政府的推動下,每一個環節共同推廣,才能使垃圾分類不停留在某一個環節白費力氣,解決現在迫在眉睫的垃圾圍城問題。
現在城市里的垃圾沒地方放,垃圾就被拉到了村里,于是,垃圾問題又出現了新困境,那就是城市垃圾包圍農村。越來越多的環境污染和垃圾堆置問題讓農村成了回不去的故鄉,但是盡管知道有害,在目前看來,完全不焚燒垃圾并不現實,因此雖然焚燒垃圾會產生很多環境問題,而且也會導致氣體污染、二次污染,但是我們還沒有辦法在現階段完全杜絕焚燒垃圾的做法。不過有研究指出,如果每一個居民嚴格遵守垃圾分類法則,把正確分類的垃圾投放到垃圾分類桶里,妥善做好垃圾分類,就能減少垃圾焚燒量,而且在垃圾分類桶里進行過正確分類的可焚燒垃圾,在焚燒的過程中產生的二惡英致癌率也會明顯下降。這就說明推廣垃圾分類桶進行合理的垃圾分類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有益的,而且對于我們的城市、農村環境而言更是如此。
北京環衛集團總經理助理、原北京市環境衛生設計研究所所長衛潘明說,他認為:“垃圾分類很重要的一點是誰產生誰負責,誰投放就應該誰分類,如果你這個環節沒有分類,那分類的意義就不大了。”所以除了政府在各個環節中的監管和推動作用,更重要的是居民在產生垃圾的時候就做好垃圾分類,把垃圾分類投放到垃圾分類桶中,再投放到社區的垃圾分類桶里,這樣就大大方便了后續垃圾處理,也減輕了環衛工人二次分類的勞動強度,而且準確性也更高,垃圾處理的成本也降低了,而且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污染也不再那么觸目驚心,不在讓垃圾占用過多的土地資源,在寸土寸金的當下將更多的土地資源留給我們自己。
其實大道理誰都懂,但垃圾分類被稱為“最難推廣的一樁小事”也是一直以來的現狀。不過2019年開始,46個重點城市將繼續加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垃圾分類桶的建設投入,讓前端的垃圾分類桶設備和后端的垃圾分類處理器,都能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需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46個重點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石家莊、邯鄲、太原、呼和浩特、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銅陵、福州、廈門、南昌、宜春、鄭州、濟南、泰安、青島、武漢、宜昌、長沙、廣州、深圳、南寧、海口、成都、廣元、德陽、貴陽、昆明、拉薩、日喀則、西安、咸陽、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垃圾分類勢在必行,設計合理的垃圾分類桶也會成為垃圾分類的第一步,幫助每一個居民培養垃圾分類的習慣,讓垃圾分類成為生活中的隨手小事,輕松進行垃圾分類。2020年底先行的這46個試點城市就能看出政府對于垃圾分類和垃圾分類桶的重視程度。垃圾分類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需要我們所有人共同維護和遵守,雖說道路很漫長也很繁瑣,但是當垃圾分類的規則變為習慣之后,方便的就是我們自己。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智能垃圾箱開門迎人、無異味的革命性創新 2023-09-11
- 綠色生活,從垃圾分類開始 —— 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 2024-05-27
- 城市街道智能垃圾桶的適度配置——尋求衛生與美觀的平衡 2024-05-08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基于大數據平臺下的粵能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 2024-07-19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盤點智能垃圾桶帶來哪些革新? 2023-07-09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智能與非智能垃圾桶:功能差異與實際應用 2024-05-16
- 定時定點投放智能分類設備 20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