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地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全覆蓋,智能垃圾分類做到精準、精細化
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日前發布關于加強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全國縣級地區基本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生活和處理體系,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具備條件的縣級地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全覆蓋。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活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建設地區以及其他地區具備條件的縣級地區,應建盡建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不具備建設焚燒處理設施條件的縣級地區,通過填埋等手段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到2030年,全國縣級地區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供給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技術、商業模式進一步成熟,除少數不具備條件的特殊區域外,全國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基本滿足處理需求。
明確了加強縣級地區焚燒處理設施建設6方面19項重點任務
一是強化設施規劃布局,包括開展現狀評估、加強項目論證、強化規劃約束等。二是加快健全收運和回收利用體系,包括科學配置分類投放設施、因地制宜健全收運體系、健全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等。三是分類施策加快提升焚燒處理設施能力,包括充分發揮存量焚燒處理設施能力、加快推進規模化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有序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共建共享、合理規范建設高標準填埋處理設施等。四是積極開展小型焚燒試點,包括推進技術研發攻關、選擇適宜地區開展試點、健全標準體系等。五是加強設施建設運行監管,包括提升既有設施運行水平、加強新上項目建設管理、強化設施運行監管等。六是探索提升設施可持續運營能力,包括科學開展固廢綜合協同處置、推廣市場化建設運營模式、探索余熱多元化利用等。
《指導意見》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支撐、強化要素保障、加大宣傳引導。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等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共同推進縣級地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作。地方人民政府要把縣級地區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作為解決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任務,列出責任清單,建立任務臺賬,抓好貫徹落實。
在全國縣級地區基本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體系下,粵能環保智能垃圾分類在處理城鎮生活垃圾方面責任重大,在越來越多的城鎮社區得到大規模的建設和使用,智能垃圾桶準確的計量和數據統計能力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記錄每個垃圾分類桶的垃圾收集量,每個智能垃圾桶都配備了稱重模塊,不僅能夠對可回收物品進行稱重,也能夠對所有的垃圾投放量進行稱重,并獲得相對應的數據,做到精準、精細化分類。
在經過對這些垃圾數據進行統計匯總之后,就能夠對不同的垃圾種類、不同區域的垃圾產生總量等有了清晰的認識,也可對每個點位每月、每周、每天的數據進行比照,從而能夠幫助相關管理部門實現垃圾分類的精細化管理。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是按照正確的規范對垃圾進行分類投進、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其目的是為了改善垃圾資源的再生利用率和經濟價值。將垃圾分類的源頭到處理尾端全流程都能有跡可循,將收集的情況數據化,監管更加便利透明,為環保等相關部分和企業提供數據,協助政府做出更好地垃圾分類決策。
粵能環保SaaS智慧環衛系統,根據環衛作業管理需求,采用數字孿生技術構建 CIM 數字城市體系,綜合利用互聯網、物聯網、計算機應用軟件、RFID 技術、無線網絡技術、GIS 地理信息、圖像識別、AI人工智能垃圾識別技術、GPS 定位等多種技術,建立長期的精細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體系,形成數據駕駛艙,從機械保潔作業到垃圾分類收運,做到人、車、物、事的全程跟蹤和無死角管控,智慧環衛三維可視化管控平臺。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